饥饿如何劫持大脑决策?揭秘饥饿激素对海马体的神奇操控

当饥饿成为决策的主宰者

我们常以为决策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但现实往往更复杂。一个简单的例子:空腹购物时,我们更容易买下高热量零食,甚至超出预算;而饱腹时,同样的货架却显得“诱惑力不足”。这种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密的神经机制——饥饿激素(如生长素释放肽)通过调控大脑的海马体,直接影响我们的选择、记忆甚至情绪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揭示,饥饿不仅是胃部的空虚感,更是一种由激素驱动的神经信号,它能削弱大脑对进食冲动的抑制,甚至改变我们对食物和非食物相关决策的判断。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什么饥饿时我们会做出“不理智”的选择,还为理解肥胖、饮食失调甚至成瘾行为提供了新视角。

饥饿的神经基础:海马体如何调控进食行为?

传统观点认为,饥饿感由胃部空虚触发,促使我们寻找食物。但现代神经科学发现,真正决定我们“吃不吃”的,是大脑如何解读这些信号

1. 海马体:记忆、决策与食欲的交叉点

海马体(Hippocampus)通常被认为是记忆形成和空间导航的核心区域,但近年研究发现,它同样深度参与行为决策,尤其是与生存相关的选择(如进食)

  • 腹侧海马体(Ventral Hippocampus) 是调控进食行为的关键区域。研究发现,当小鼠处于饱腹状态时,该区域的神经活动较强,抑制进食冲动;而饥饿时,其活动降低,解除抑制,促使小鼠开始进食。
  • 实验验证:科学家通过光遗传学技术(精准激活或抑制特定神经元)人为增强腹侧海马体的活动,结果发现,即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它们也会“无视”食物,表现得更像吃饱了一样。反之,抑制该区域则会让小鼠更渴望进食。

2. 饥饿激素(Ghrelin):穿透血脑屏障的“食欲开关”

饥饿感并非单纯由胃部空虚引起,而是由**肠道分泌的激素——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俗称“饥饿激素”)**驱动。

  • 作用机制:当胃部排空时,Ghrelin 水平上升,并穿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海马体,降低其抑制进食的神经信号,从而让饥饿感“劫持”决策系统。
  • 关键发现:如果小鼠缺乏 Ghrelin 受体(即大脑无法感知这种激素),即使饥饿,它们的进食行为也不会被激活,说明Ghrelin 是饥饿激素影响海马体决策的关键中介

饥饿如何扭曲人类的非食物决策?

如果饥饿能直接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那么它是否也会操控其他类型的决策?研究显示,饥饿感会让我们更倾向于“即时满足”,而忽视长期利益

1. 饥饿购物:为什么空着肚子容易买更多食物?

  • 实验观察:心理学研究发现,饥饿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高热量零食,甚至非食品类商品(如衣服)的数量也可能增加。这是因为饥饿增强了大脑对“获取资源”的本能冲动。
  • 神经解释:海马体在饥饿时对“奖励信号”(如食物的美味图片)更敏感,导致决策偏向短期满足,而非理性计算。

2. 饥饿与认知功能:学习与记忆的代价

  • 短期饥饿 可能提升警觉性(如“战斗或逃跑”反应),但长期饥饿或低血糖状态会损害工作记忆和决策能力
  • 研究方向:科学家正在探索,饥饿状态是否让人更倾向于冒险(如赌博、冲动消费),以及这是否与海马体-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决策)的神经连接减弱有关

未来应用:能否通过调控饥饿激素治疗饮食障碍?

这项研究不仅解释了日常现象,还为肥胖、暴食症、厌食症等饮食相关疾病提供了潜在治疗思路

1. 针对 Ghrelin 信号的药物干预

  • 抑制 Ghrelin 受体:可能帮助减少暴食冲动(如针对暴食症患者)。
  • 增强海马体抑制功能:通过神经调控技术(如深部脑刺激或药物),帮助肥胖者更好地控制进食欲望。

2. 改善决策的实用建议

  • 重要决策别在饥饿时做:无论是购物、谈判还是投资,先吃饱再决定。
  • 调整饮食结构:稳定的血糖水平(如均衡摄入蛋白质、纤维)能减少饥饿激素的剧烈波动,从而保持更理性的决策状态。

饥饿不仅是胃的信号,更是大脑的决策操控者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颠覆性的认知:我们的饥饿感并非单纯的生理状态,而是一套由激素(如 Ghrelin)、神经回路(如海马体)和行为本能共同驱动的复杂系统。它不仅能让我们“想吃东西”,还能扭曲记忆、决策甚至长期目标。

理解这一机制,不仅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还为未来治疗饮食失调、成瘾行为甚至改善决策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下次当你空腹做决定时,或许该先问问自己:是大脑在理性思考,还是饥饿激素在替你做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