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满心期许要做一个 “温柔妈妈”,认为爱与自由是孩子成长的最佳养分。在孩子欢欢的成长过程中,我几乎有求必应,不愿他受丝毫委屈;学业上,我从不施加压力,他不想上补习班,那就不上;作业磨蹭到半夜,我甚至会帮他向老师解释;考试不及格,我也总是轻声安慰:“没事,下次努力就好。”

我本以为,这般温柔以待,能让孩子快乐成长,潜力尽展。可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将我的幻想击得粉碎。欢欢升入五年级后,变得愈发懒散,对学习毫无兴趣,整日沉迷手机短视频,甚至熬夜玩耍,第二天哈欠连天。我多次劝说,换来的却是他的爱搭不理。
直至班主任打来电话,忧心忡忡地告知我:“欢欢上课总是走神,作业敷衍,长此以往,小升初考试堪忧。” 那一刻,我如坠冰窖,才惊觉自己的温柔与纵容,正悄然将他的未来拖入深渊。
当晚,我辗转难眠,满心困惑:为何我全心全意的爱,却养出了这样的孩子?次日,我迫不及待地向学心理学的朋友倾诉。她听完,神情认真地指出,错就错在我对孩子过度温柔与尊重。身为父母,在特定时刻,本就肩负着 “管束” 孩子的责任。若日常将自己姿态放低,事事为孩子代劳,给予过度自由,便等同于主动放弃了这份权利,在孩子眼中也会失去权威。
尤其是妈妈,作为家庭的灵魂人物,更要有自己的底线与威严,要成为孩子眼中 “没那么好惹” 的存在。就像《小巷人家》中的妈妈宋莹,她对孩子宽严相济,既给予儿子林栋哲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又能在关键时刻为其指引方向。正因如此,林栋哲被培养成了 “梦中情娃”:阳光开朗、情商出众、有担当,最终成功考入心仪大学,觅得理想工作。
朋友的话如醍醐灌顶,我决心做出改变,向宋莹学习,成为一个 “不好惹” 的妈妈。
摒弃过度温柔,为孩子立规矩
往昔,我对孩子过度温柔,一心想给他自由发展的空间,只要要求不过分,我都会满足。久而久之,欢欢习惯了以自我感受为先,对我的话置若罔闻。如今我才明白,若想孩子尊重你,首先自己要掌握父母的权力,学会给孩子立规矩。
记得《小巷人家》里,林栋哲将蛇瓜带到学校,塞进同学书桌,吓得同学们尖叫连连,老师无奈请来了宋莹。宋莹回家后,果断惩罚林栋哲,让他接下来一日三餐只能吃蛇瓜,不出两天,林栋哲便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
受此启发,我也为欢欢制定了明确规则,并坚决执行:每天游戏时间不超 30 分钟,作业完成前手机必须上交,周末完成作业后可自由支配剩余时间;作业必须独立完成,遇到难题先自行思考,严禁抄答案;每天早睡早起,晚上 10 点半前入睡,早上 6 点半准时起床洗漱。
规则刚一宣布,欢欢便激烈反抗:“凭什么管我这么严?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我强压怒火,平静地回应:“以前是我高估了你的自控能力,我以为你能自觉学习,可事实并非如此,这让我很失望。为了你的将来,我必须严格要求你。从现在起,在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前,一切按我的规则来。”
欢欢抗议了两天,见毫无效果,只好无奈执行。尽管过程并不顺利,但好在他从前的坏习惯暂时得到了纠正。我也深刻认识到,尊重孩子天性,并不意味着可以纵容不良行为。若现在不给孩子立规矩,等他长大后再想改变,将难上加难。

从事事代劳到学会放手,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曾经,我对欢欢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生活琐事全部包办,洗衣做饭从未让他插手。学习上亦是如此,陪他写作业时,只要他一喊 “妈,这题我不会”,我便立刻过去讲解,恨不得直接将答案喂到他嘴边。看到他沉迷游戏、不爱学习,我忧心忡忡,不停地催促唠叨,可结果却是我越唠叨,他越反感,对学习愈发提不起兴趣。
今年高考,十堰市的王晨旭取得物理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采访中,他的父母坦言:“没别的,就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 王晨旭也表示,在报兴趣班、买教材等方面,父母都会征求他的意见。这让我意识到,若事事都替孩子做好,反而会干扰他的自主性与内驱力。
如今,当欢欢再遇到难题向我求助时,我会说:“你先试着自己做,实在不会再拿给我看。” 起初,他烦躁不已,甚至赌气乱写,但我始终坚持不代劳。慢慢地,他开始尝试独立思考,主动翻书查资料。
有一次,我和欢欢约定,只要他周末完成作业,就带他去水族馆玩。周六晚上,他竟破天荒地提前完成了所有作业,还主动读起了老师推荐的名著。我看到后,真诚地表扬他:“你太棒了!现在不用我催就能提前完成作业,而且最近写作业效率明显提高,妈妈真为你骄傲!” 欢欢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嗨,这有什么,只要我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
渐渐地,欢欢做作业越来越主动,基本不需要我催促就能自觉完成。
拒绝失去自我,让自己的磁场变强
作为妈妈,我最钦佩宋莹的,是她无论何时都懂得 “先爱自己”。她会抛下老公和儿子,偷偷出去下馆子,给孩子订牛奶时也不忘给自己来一瓶。她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这种乐观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儿子。
反观自己,自从有了孩子,我便将自己活成了一个陀螺,整日操心各种琐事。可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换来的是他的厌烦;对丈夫的关心,也被嫌啰嗦。我又累又委屈,时常感到无力,甚至还会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还这么不听话!”
现在想来,真是憋屈。凭什么我要整日伺候你们父子俩?于是,我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目的就是给自己 “松绑”。家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分担家务。以后老公负责买菜,我负责做饭,饭后老公和孩子一起洗碗、拖地;若我加班,就直接点外卖。
此外,我还为自己报了心理学课程,每天在线学习。当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趣,我不再将全部精力聚焦在孩子身上,也不再频繁抱怨。欢欢看到我的变化,也深受鼓舞,不再像从前那般躺平堕落,甚至会在我学习时,坐在一旁认真学习。
我想,一个充满能量的妈妈,能够为孩子传递源源不断的力量。当妈妈精神富足、身心愉悦时,自然能滋养孩子,让他变得积极乐观。
就这样,三个月后,欢欢的变化让我惊喜不已:学习态度从敷衍转变为主动规划学习任务,每天回家先完成作业再玩耍;成绩也逐步提升,数学从 70 分提高到 90 分,语文作文还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最重要的是,他整个人变得阳光自信,能量满满。
有一天,欢欢笑嘻嘻地对我说:“妈,其实你对我严格点挺好的,不然我现在可能还在混日子。” 那一刻,我鼻子一酸,终于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帮助孩子长出飞翔的翅膀。
很喜欢一句话:当我们变得 “凶狠” 时,这个世界就变得温柔了。做一个 “不好惹” 的妈妈,并非要让孩子害怕,而是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会永远迁就他,但自律和努力能让他走得更远。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 “不好惹” 的妈妈,既能活出最舒展的自己,也能给予孩子有边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