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瘦身求生:裁员、砍项目、减开支,能否重振雄风?

英特尔的“断臂求生”:裁员2.4万,砍掉海外项目

2025年4月,英特尔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没有裁员计划”,但短短几个月后,公司就悄悄裁掉了上千名员工。如今,随着最新财报的公布,英特尔的“瘦身计划”彻底浮出水面——核心员工将缩减至7.5万人,比去年减少至少2.4万人(相当于每4人就有1人离职)。

根据2024年年底的数据,英特尔全球员工总数约10.98万人,其中9.95万为核心员工。这意味着,公司不仅要裁掉2.4万人,还要调整业务结构,甚至放弃部分重大项目。

海外项目“烂尾”:德国、波兰晶圆厂停建,哥斯达黎加工厂关闭

英特尔近年来在全球大举投资半导体制造,但新任CEO陈立武对这些项目并不满意。他在财报会议上批评前任管理层“盲目扩张,没看到订单就砸钱建厂”,导致产能过剩、资源分散。

  1. 德国与波兰超级晶圆厂项目暂停
    英特尔曾在德国和波兰投入数百亿美元,计划建设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基地,并雇佣了3000名员工。此外,配套的封装测试厂还雇佣了2000人。但现在,这些项目可能烂尾,公司不再推进,意味着大量投资可能打水漂。
  2. 哥斯达黎加工厂关闭,2000人转岗,其余遣散
    哥斯达黎加是英特尔早期重要的封装测试基地,甚至曾是经典CPU赛扬300A的诞生地。但如今,公司决定整合该地区的业务至越南工厂,3400名员工中,约2000人转岗至工程或企业部门,其余人将被遣散
  3. 俄亥俄超级晶圆厂:放缓建设,但不会取消
    由于政治和声誉影响,英特尔不会完全放弃俄亥俄州的超级晶圆厂(该项目曾获美国政府巨额补贴),但建设速度将大幅放缓,以节省资金。

财报惨淡:季度亏损29亿,裁员+重组花掉19亿

英特尔最新财报显示:

  • 季度营收129亿美元(同比下滑)
  • 净亏损29亿美元(去年同期盈利)
  • 裁员及重组费用高达19亿美元(占亏损大头)

尽管AI芯片需求旺盛,但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仅增长4%,PC业务下滑3%,代工业务微增3%,表现远不如竞争对手(如英伟达、AMD)。

陈立武的“铁腕改革”:需求导向,亲自审核芯片

新CEO陈立武(前Cadence CEO)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

  1. “需求导向”建厂策略
    • 不再盲目建厂,而是**“看到订单再开工”**,避免产能浪费。
    • 之前的策略是“先建厂,再找客户”,导致资源分散,成本高昂。
  2. 狠抓产品质量,CEO亲自审核芯片
    • 陈立武宣布,未来每一款主流芯片在流片(试生产)前,都必须由他亲自审核批准,以确保质量。
    • 这一新规即刻生效,意味着英特尔未来的芯片设计将更加谨慎。
  3. 全年减支170亿美元
    • 通过裁员、砍项目、放缓建厂,英特尔预计全年节省170亿美元开支,以改善财务状况。

未来产品计划:Panther Lake(2025 Q4)、Nova Lake(2026年底)

尽管面临困境,英特尔仍在推进新一代处理器:

  • Panther Lake(黑豹湖):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出货,采用Intel 18A/20A工艺,是下一代酷睿处理器。
  • Nova Lake:计划2026年底推出,定位更高,可能是英特尔重回高端市场的关键。

竞争对手对比:AI时代,英特尔掉队了吗?

在AI芯片需求爆发的今天:

  • 英伟达凭借GPU垄断AI训练市场,股价飙升。
  • AMD也在AI和PC市场发力,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 英特尔则因制程落后(仍依赖台积电代工部分高端芯片)、AI布局缓慢,逐渐掉队。

结语:英特尔能否翻身?

英特尔的“瘦身计划”能否成功?关键在于:

  1. 能否真正控制成本,避免继续亏损?
  2. 新一代处理器(Panther Lake、Nova Lake)能否赢得市场认可?
  3. AI和代工业务能否迎头赶上?

如果陈立武的改革奏效,英特尔或许能重回正轨;但如果继续拖延,这家曾经的半导体巨头可能会进一步边缘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