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 “内卷式” 竞争:“卷价格” 转向 “优价值” 才是正道

近段时间,在一些外卖平台,“低价换市场”“以价换流量” 的行为引发关注和讨论。日前,市场监管部门已约谈相关企业。

外卖平台的 “内卷式” 竞争,带来诸多问题。个别消费者钻规则漏洞 “薅羊毛”,甚至 “恶意退款”,而平台又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将增加的售后成本转嫁给商家,导致商家不得已采取低质低价策略,降低服务品质,影响消费体验。长期看,这无疑让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再以 “价格战” 为例。平台之间 “卷价格”,短期内,消费者确实能享受到一些 “福利”。然而,事实是,几乎每一轮 “烧钱大战” 结束,都会伴随着涨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长期看,对消费者来说,无论是服务品质还是商品质量,“内卷式” 竞争都是弊大于利。

当前,电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平台在 “争流量” 上不时出招。但质量过硬、价格公道的商品和服务才是消费者所需,也是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实现共赢的关键。平台服务创新应持续营造有活力、有秩序、更公平的消费生态,避免市场出现低质低价的 “内卷式” 竞争风气。向着增量市场打开思路,向着价值创造提升格局,才能不断拓展电商行业发展空间,实现多方共赢。

放在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竞争是常态,也是发展动力。整治 “内卷式” 竞争,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要引导企业找准自我定位,开展差异化竞争,走创新发展的大路,进而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内卷式” 竞争往往通过过度压低价格来获取市场份额,不仅给自身带来经营压力,也容易让整个行业陷入花钱买吆喝、有量无价的困境。因此,在正当竞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形成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长期竞争优势,形成健康、良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把赛道变成越走越宽广的蓝海,而非零和博弈的死胡同。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车企发出倡议,禁止通过拉踩、攀比制造恶性竞争;上海提出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全面禁止 “税收优惠政策” 招商行为…… 引导企业将关注重点从 “价格” 转向 “价值”,从 “同行” 转向 “用户”,提升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带来的将会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以及更多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就此而言,整治 “内卷式” 竞争,既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从 “原地卷” 到 “向上攀”,需要技术赋能,也离不开法治保障、机制创新。企业练好内功,行业协同共建,市场活力、创新潜能得到充分激发,让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