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申“碰瓷”华为车系风波:下沉市场巨头的品牌焦虑与转型阵痛

一、事件始末:从“问界三轮车”争议到光速道歉

2025年7月,宗申在年中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两款电动三轮车,分别命名为“智界S300”和“问界Q1P”,与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的高端汽车品牌“智界”“问界”高度相似。尽管售价仅6000元左右,但命名直接对标50万级豪华车型,引发网友调侃“村口大爷开上问界”。车圈大V韩路等质疑其“故意蹭热度”,法律界人士指出此举涉嫌商标侵权。


危机公关:宗申24小时内致歉,承认侵犯商标权,下架争议内容并整改命名,但舆论已发酵为对品牌“山寨”形象的群嘲。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宗申首次“碰瓷”——2024年其“极客”系列三轮车曾以“熊猫”“缤果”等名称撞名五菱热门车型。

二、宗申是谁?中国摩托车隐形冠军的“下沉基因”

  1. 从修车铺到行业龙头:创始人左宗申1982年以摩托车修理起家,1990年代通过与力帆创始人尹明善合作(轰达研究所)切入发动机制造,凭借低价策略和农村市场布局迅速崛起。1997年自立门户后,宗申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成为国内前三的摩托车企业,2024年收购隆鑫股份后更成为中国第一大摩企。
  2. 禁摩令下的转型:2006年后,面对全国168城禁摩令及金融危机,宗申转向农用机械、三轮车等下沉市场,通用机械业务现占比超50%(2024年数据),三轮车年销量超百万台。
  3. 高端化短板:在春风、钱江等品牌抢占年轻人玩乐摩托车市场时,宗申仍依赖低端产品,其200cc以上排量车型销量仅列行业第九。

三、风波背后:流量狂欢与品牌价值的两难

  1. 营销策略的路径依赖:宗申长期深耕下沉市场,命名“悍将”“枭龙”等硬核风格产品,但近年转向“蹭名牌”式营销(如极客系列),暴露品牌升级乏力。
  2. 流量反噬风险:2024年宗申因低空经济概念股价暴涨300%,2025年推行“全员品宣引流”机制,但此次事件显示其“唯流量论”已损害品牌形象,强化了“低端”标签。
  3. 法律与舆论盲区:尽管工作人员初期辩称“合法合规”,但律师明确指其涉嫌不正当竞争。鸿蒙智行虽未回应,但舆论压力迫使宗申迅速低头。

四、启示:传统制造企业如何平衡流量与品牌?

宗申的困境折射出传统制造巨头转型的典型矛盾:

  • 技术积累与营销短视:拥有30年历史的企业,却因“碰瓷命名”模糊技术形象;
  • 下沉市场与品牌升级:农机、三轮车贡献主要营收,但高端化需摆脱“山寨”认知;
  • 流量红利与信任损耗:全员引流机制虽提升曝光,但法律与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正如网友调侃:“下一步是否要出法拉利三轮车?”宗申若想真正突围,或许需回归其发动机技术优势,而非在命名上“走捷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