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0 日,美国稀土生产商 MP Materials 宣布,美国国防部已同意购买其价值 4 亿美元的优先股,将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 15%。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次日,MP Materials 股价一度暴涨逾 40%,相关的美股稀土板块也大幅上扬。

美国国防部不仅投入资金,还支持 MP Materials 在美国境内建造第二座稀土磁铁制造工厂,并承诺在新工厂建成后的 10 年内,确保 100% 采购该工厂生产的稀土磁铁产品,同时为其钕镨氧化物产品设定了每公斤 110 美元的最低价格。
美国此番举动,无疑是对中国此前一系列稀土政策的强烈回应。今年 4 月,中国对钐、铽、镝等 7 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美国军工企业的供应链。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因难以获取制造 F – 35 发动机、隐身涂层和雷达系统的核心原料,其提供的 F – 35 战机多次因材料不达标被美国军方拒收,甚至失去了研发六代机的主导权。
事实上,美国并非没有稀土资源。MP Materials 的核心资产加州芒廷帕斯矿,是美国本土唯一的稀土矿,也是全球顶级的轻稀土矿床,其稀土氧化物平均品位达 8%-12% ,曾一度满足全球九成的稀土需求。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美国在 1990 年代出台了严苛的环保法规,如《美丽美国法案》,使得芒廷帕斯矿因放射性废水处理成本飙升,于 2002 年全面关停。此后,美国逐渐将稀土原矿的加工环节外包给中国。

2010 年,因钓鱼岛问题,中国收紧稀土出口配额,这促使奥巴马政府意识到稀土的重要性,莫利矿业开始重启芒廷帕斯矿的计划,并获得了美国国会的贷款担保和能源部的技术研发资助。但由于稀土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暴跌,莫利矿业最终因债务破产。

直到中美贸易战后,芒廷帕斯矿才再次得到美国政府的背书。此次五角大楼对 MP Materials 的投资,也是为了解决军工复合体的供应链危机。
相比之下,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全方位的优势。从储量来看,中国稀土矿储量丰富,尤其是经济稀土的比重在全球遥遥领先。在技术方面,自 “中国稀土之父” 徐光宪研发串级萃取技术后,中国稀土相关专利数量已达 4000 个左右,远超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不到 500 个。产量上,2024 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近七成,磁体稀土精炼产量份额更是高达 90%。成本上,中国北方稀土的稀土氧化物生产成本比澳大利亚的 Lynas 低 25 – 35% ,国内企业在 50 美元 / 千克的价格就能盈利,而境外公司大多需 100 美元 / 千克以上。
中国对稀土资源的管理也极为严格,实现了对开采、冶炼分离的总量调控和动态管理,对企业产品流向、核心技术人员信息等都进行有效管控,严厉打击稀土走私。这种严格整治确保了行业发展符合国家意志,保障了国家利益。
近期,中国稀土企业的盈利表现也十分亮眼。北方稀土预计 2025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9 亿元 – 9.6 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1882.54% 到 2014.71% 。中国稀土预计上半年净利 1.36 亿元 – 1.76 亿元,同比扭亏。
美国在稀土产业上的追赶面临诸多挑战,其政策的持续性存疑,技术突破困难,且在成本、产量等方面与中国差距巨大。而中国凭借在稀土领域的资源、技术、产业和管理优势,在这场全球稀土博弈中已占据了有利地位,打出了一场漂亮的 “稀土保卫战”,未来也将继续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发挥关键作用,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和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