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60天:烟酒店生死劫与行业大洗牌


一、禁酒令下的行业地震:烟酒店成最大”受害者”

2025年5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禁酒令”的新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实施,要求工作餐全面禁酒,覆盖范围首次扩展至央国企单位,管理力度空前。政策落地仅60天,白酒行业上下游已出现剧烈分化——酒企股价横盘震荡,而烟酒店却陷入”急性休克”

据白酒垂类媒体”徽酒”调研,部分省市烟酒店销售额同比下滑超80%,90%以上门店营收腰斩。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降幅达40%-45%,远超行业整体水平(山东白酒行业营收仅下滑18.7%)。烟酒店主坦言:”这次比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更致命。”

根源在于商业逻辑的颠覆:烟酒店本质是”披着零售外衣的团购公司”,其收入结构中,政企团购占比高达80%(国企事业单位50%、私企30%),零售仅占20%。禁酒令直接砍断了占半壁江山的国企采购需求,导致商业根基崩塌。


二、从”躺赚”到”硬扛”:烟酒店的商业模式困境

烟酒店的崛起与白酒行业黄金十年深度绑定。1998年酒水专卖权放开后,烟酒店作为”神经末梢”快速扩张,2019年数量达560万家,较2015年增长2.5倍。但繁荣背后暗藏隐患:

  1. 畸形依赖B端
    • 高端白酒需求主要来自政企单位,后者因采购流程复杂更倾向通过烟酒店”一站式解决”。
    • 烟酒店通过”关系+品类组合”赚取差价,形成”轻资产、高毛利”模式。
  2. 库存与价格倒挂风险
    • 下行周期中,烟酒店需自行承担库存压力。2021-2024年终端门店平均营收缩水40%,部分经销商为回款被迫低价抛货。

禁酒令出台后,这种模式被彻底打破。“资源型生意”转向”市场化竞争”,烟酒店面临三大致命挑战:

  • 租金与库存成本刚性:零售业务难以覆盖固定支出;
  • 外行竞争加剧:便利店、电商凭借便捷性分流C端客户;
  • 牌照优势弱化:名酒代理权在失去团购支撑后价值缩水。

三、转型突围:即时零售与礼品经济的”最后机会”

尽管行业寒冬已至,部分烟酒店正通过转型寻找生机:

  1. 押注即时零售
    • 依托线下门店接入京东、美团等平台,发力社区团购和即时配送。数据显示,此类门店营收降幅最小(约15%-20%)。
  2. 深挖礼品市场
    • 转向礼品卡发售与回收业务,利用春节、中秋等节点对冲日常销售下滑。
  3. 收缩战线
    • 关闭低效门店,转向高端私人定制或小众酱酒代理,但市场空间有限。

然而,转型并非易事。大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正加速渗透酒水零售领域,其规模优势和24小时营业特性进一步挤压烟酒店生存空间。中国烟酒流通协会预测,2025年烟酒店数量将减少17%-22%,行业集中度或迎新一轮提升。


四、行业启示录:渠道变革下的生存法则

禁酒令引发的震荡,本质是白酒流通渠道的”去中间化”加速。未来烟酒店的存亡将取决于两点:

  1. 能否构建非政策依赖型需求:如通过社群运营绑定个人消费者,或切入低度酒、果酒等新兴品类;
  2. 供应链效率的比拼:与酒企直接合作减少中间环节,或转型仓储式会员店降低运营成本。

历史总是轮回。2012年禁酒令后,烟酒店数量仍能反弹增长;但这一次,面对更彻底的政策管控和更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躺赚时代”终结或许只是开始。


结语
烟酒店的生死劫,折射出中国白酒行业从”关系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型阵痛。当政策红利消退,唯有真正理解消费者、重构商业逻辑的玩家,才能在这场大洗牌中存活下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