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年沉浮:从科技评测到格力改革,再到AI创业
沉寂近一年的王自如,以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开表态重新回到公众视野。6月6日,这位曾因“不看工资条”言论引发热议的前格力高管,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长达半小时的视频,首次系统回应离职原因,并宣布正式进军AI领域创业。

“离开格力时,是我人生最糟糕的时刻。”王自如在视频中坦言。这位曾带领团队重塑格力销售体系的关键人物,最终因“比赛戛然而止”而遗憾离场。但他的故事远不止于此——从科技媒体人到企业管理者,再到如今的AI创业者,王自如的十年轨迹折射出中国科技行业的剧烈变迁。
二、入职格力:一场“不可错过的机遇”
2019年,王自如在科技评测领域已颇具声望,但其内心始终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产业互联网的浪潮让我意识到,必须进入核心企业担任核心职务。”他在视频中透露,2020年加入格力电器的决定“始料未及,但毫不犹豫”。
为此,他几乎押上全部身家:转让ZEALER股份、还清贷款、变卖房产,仅留部分资金维持公司运转。这种孤注一掷的决心,与当年雷军放弃金山高管身份All in小米的抉择惊人相似。
在格力期间,王自如主导了销售体系的全面改革。“我们几乎重构了从销售、物流到售后的全链条。”他回忆道。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传统产业的痛点,也为日后AI创业埋下伏笔。
三、“不看工资条”争议背后的真相
2023年11月,王自如在广东卫视的一句“没看过格力工资条”引发轩然大波。彼时,舆论普遍将其解读为“缺乏职业精神”或“对薪酬不满”。但在最新视频中,他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
“如果真的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工资条真的不那么重要。”王自如坦言,当时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格力改革上,“每天开会的内容、董明珠的决策,都让我感到幸福”。这种“使命驱动”的心态,与董明珠早年“格力就是家”的理念不谋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王自如在视频末尾特别感谢了董明珠和雷军。“他们都在不同阶段给予我鼓励。”这一表态或许暗示着,他与格力高层的矛盾被外界过度解读。
四、跌宕起伏的离职风波
2024年,王自如的人生急转直下:
- 1月:因投资纠纷被强制执行3383万元,并被限制高消费;
- 8月:正式离开格力电器。
“那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时期。”王自如承认,但他否认视频是为了“洗白”。“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每个选择我都认真思考过。”
五、AI创业:从“破坏者”到“赋能者”
如今,王自如将目光投向AI领域。他透露,创业方向聚焦于“AI内容生成”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AI技术能极大提升效率。”他举例称,格力曾面临的渠道管理难题,未来可通过AI算法优化。这与雷军“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制造业”的思路一脉相承。
六、反思与启示
王自如的故事充满戏剧性:
- 理想主义者的代价:他两次押上全部身家(ZEALER、格力),展现了科技创业者的典型特质;
-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在格力推动数字化改革,却因资本纠纷黯然离场;
- 争议言论的真相:“不看工资条”并非轻视薪酬,而是聚焦使命的另一种表达。
结语
王自如的复出,标志着他重新拥抱创业者的身份。这一次,他的战场从消费电子转向AI,但核心逻辑未变:用技术重构行业规则。正如他在视频中所说:“遗憾会有,但选择没有对错。”
(全文约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