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9月16日起纯牛奶”禁复原乳令”正式实施:灭菌乳标准全面升级,奶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政策核心:灭菌乳”纯度”新规落地,复原乳彻底退出纯牛奶赛道

2025年9月16日,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迎来重要变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第1号修改单将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灭菌乳(即消费者熟知的”纯牛奶”)的生产原料被严格限定为100%生牛乳,全面禁止使用复原乳。这意味着,未来市场上标注”纯牛奶”的产品,必须完全由新鲜生乳直接加工而成,任何通过奶粉加水复原制成的”二次加工奶”都将被剔除出纯牛奶类别。

根据新国标定义:

  • 灭菌乳: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超高温瞬时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即传统纯牛奶);
  • 巴氏杀菌乳:采用较低温度杀菌的低温鲜奶(保质期短但新鲜度高);
  • 调制乳:在生牛乳基础上添加其他成分(如糖、谷物、果汁等)的乳制品;
  • 复原乳:将奶粉溶解于水后还原制成的”还原奶”,曾因成本低廉广泛用于液态奶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不仅堵住了复原乳冒充纯牛奶的漏洞,更明确规定:凡使用复原乳生产的乳制品,不得再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字样,而必须归类为调制乳并明确标识。这一举措将彻底终结市场上”挂羊头卖狗肉”的乱象,让消费者能够一眼辨别产品的真实属性。

营养与品质之争:为何复原乳被纯牛奶”除名”?

从科学角度看,复原乳的”出局”并非偶然。尽管其作为牛奶的一种形态本身并无安全问题,但在营养保留和消费体验上存在明显短板:

  1. 营养流失严重:复原乳需经历”鲜奶→浓缩→喷雾干燥成奶粉→加水还原→再次灭菌”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高温处理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及活性物质(如免疫球蛋白)大量损失。研究显示,相比生鲜乳,复原乳的营养价值可能降低约10%-20%。
  2. 口感风味差异:多次加工使得复原乳的脂肪球结构被破坏,香气物质挥发,喝起来常被认为”不如鲜奶醇厚”,甚至带有轻微的”粉质感”。
  3. 消费者认知偏差:在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公众普遍认为”纯牛奶=新鲜生乳直接制成”,而复原乳的”二次加工”属性与这一认知存在冲突,容易引发信任危机。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标准修订的核心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推动乳制品行业回归‘新鲜营养’的本质。通过强制使用生乳生产灭菌乳,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纯牛奶的品质一致性。”

行业影响深度解析:奶农、企业、市场如何应对?

(一)奶农:原奶需求激增,收入有望提升

对于上游养殖户而言,新国标无疑是重大利好。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曾因鲜奶阶段性过剩或进口奶粉冲击,导致原奶收购价波动。如今,随着乳企必须100%采用生乳生产灭菌乳,市场对新鲜原奶的需求量将显著增加。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生鲜乳产量已达4000万吨左右,完全能够满足纯牛奶生产所需。新规实施后,预计原奶采购价将保持稳定甚至小幅上涨,进一步激发养殖户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总担心奶卖不掉,现在国家要求纯牛奶只能用鲜奶做,我们的牛奶不愁销路了!”山东某牧场负责人李建国坦言,新规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乳企:短期成本承压,长期倒逼升级

尽管多数头部乳企(如伊利、蒙牛、光明等)早已主动停用复原乳生产纯牛奶,但新规仍会对部分依赖奶粉还原的企业造成短期冲击。原因在于:

  • 原料结构调整:需加大生鲜乳采购量,可能面临季节性供应紧张或区域调配压力;
  • 生产工艺优化:需确保生乳杀菌、灌装等环节的效率与品质控制;
  • 成本上升:生乳价格通常高于奶粉(尤其在国际奶粉价格低谷期),短期内或推高生产成本。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这是行业迈向高端化的必经之路。蒙牛集团技术总监王磊表示:”新规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促使企业聚焦鲜奶资源掌控和技术创新。例如,通过建立自有牧场、发展冷链物流等方式提升供应链韧性,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

从长远看,这轮变革还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提质增效:下游乳企对优质奶源的争夺将推动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中游加工环节的技术升级有助于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上游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亦将同步受益。

(三)消费者:选择更透明,健康更安心

新规实施后,消费者选购纯牛奶时将更加轻松。只需查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如果仅含”生牛乳”三项,则为符合新标的纯正灭菌乳;若出现”复原乳””奶粉”等字样,则属于调制乳范畴。此外,所有使用复原乳的产品必须在标签显著位置注明类别,杜绝误导性宣传。

“以后买牛奶不用再纠结是不是‘假纯奶’了!”家住北京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一直担心孩子喝的牛奶营养不够,新规让她终于可以放心选择配料表干净的纯牛奶。

复原乳并非”洪水猛兽”:合理用途仍被保留

需要强调的是,复原乳并不会从此消失。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乳资源利用形式,它在特定场景下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乳饮料与酸奶:部分产品(如果味酸奶、儿童乳饮料)因需要调整口感或降低成本,仍可合法使用复原乳,但必须明确标注;
  • 特殊时期保供:在生鲜乳短缺或运输不便的地区(如偏远山区),复原乳可作为应急补充;
  • 工业原料:用于制作奶酪、冰淇淋、烘焙食品等,其稳定性便于工业化生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指出:”复原乳本身并非‘劣质产品’,关键是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只要规范标识,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

国际视角:中国乳业标准接轨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

此次灭菌乳标准的修订,也彰显了中国乳业对标国际一流的决心。数据显示,我国生鲜乳的菌落总数、体细胞数等核心质量指标已优于欧盟标准,部分龙头企业的产品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纯牛奶”纯度”的提升,国产灭菌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打破进口高端奶制品的市场垄断。

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乳制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5%,其中高品质灭菌乳成为增长主力。业内预测,新规实施后,国产纯牛奶凭借”100%生乳制造”的标签优势,将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获得更多认可。

以标准引领变革,开启健康乳业新篇章

从”禁复原乳令”到全链条质量管控,我国乳业正以标准升级推动产业转型。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消费者对”喝好奶”的期待,更通过政策引导构建起”优质奶源+先进工艺+透明标签”的良性生态。当每一滴牛奶都能清晰标注来源与成分,当每一口纯牛奶都承载着新鲜与营养,中国乳业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

对于消费者而言,记住这个简单的原则就够了:认准配料表只有”生牛乳”的灭菌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牛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