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可能正在悄然给我们的骨骼健康埋下隐患。就像案例中的主人公,在 5 年时间里,疼痛逐渐加剧,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身高更是直接 “缩水” 了 10 厘米,最终被诊断为 “代谢性骨病” 引发的 “骨质疏松症”,而变矮的原因正是骨质疏松症导致胸椎、腰椎等多处压缩性骨折。在很多人观念里,“骨质疏松症” 似乎是中老年人才会面临的问题,实则不然,年轻时期恰恰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黄金阶段。

我们身体内有一个 “骨储备银行”,这个特殊的 “银行” 只有在年轻时能够 “存钱”(增加骨量),一旦步入中年,便只能开始 “花钱”(骨质流失)。“存钱” 主要依靠 “成骨细胞”,它们每日利用钙、磷酸盐等原料合成新骨骼。同时,由于我们会经历长高、受伤等情况,所以体内还有 “破骨细胞”,其作用是分泌多种酶 “溶解” 骨头,拆除旧的或受损的骨骼,助力骨骼结构改建。年轻时,生成新骨的速度较快,就如同收入大于支出,能够持续为 “骨储备银行” 增加 “存款”。然而,这一 “存钱” 阶段并不漫长,大约在 30 岁时,我们会达到 “骨质巅峰”,意味着骨储备达到最大值。此后十年,骨量收支相对平衡,想要再大幅增加骨量已颇具难度。到了 40 岁,骨质流失速度加快,不得不动用年轻时储备的 “养老金”(骨量)。此时,若 “余额” 不足,骨量丢失的症状便会逐渐显现。女性绝经之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更是如同按下了加速键。一旦到了这个阶段,想要补充 “骨质” 余额,可谓难上加难。
其实,即便还未到 30 岁,不少不良习惯也会加速骨质流失,致使骨骼变得脆弱。下面这三种习惯,正在不知不觉地让你的骨头 “未老先衰”,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改正。
过度节食、偏食,让骨骼 “挨饿”
许多女生为了追求苗条身材,都尝试过节食减肥,却不知在饿瘦自己的同时,骨质也跟着遭受 “饥饿”。节食、偏食会致使身体缺乏多种营养素,而这些营养素恰恰是储存骨密度所必需的。钙和蛋白质堪称制造骨骼的关键原料,钙赋予骨骼硬度,蛋白质则是构建骨骼结构的重要物质。维生素 D 在其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助力肠道吸收钙质,并减少机体对钙质的排出,如同一个 “钙吸收小助手”,确保钙能被身体充分利用并沉积到骨骼中。若长期过度节食、偏食,食物中钙、蛋白质、维生素 D 等营养素摄入不足,“成骨细胞” 就会因缺乏原料而无法正常工作,新骨合成减少,骨质自然逐渐流失。
缺乏运动,骨骼活力难维持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骨骼健康而言亦是如此。缺乏运动对骨骼新生和钙质吸收极为不利。当骨骼受到一定外界力量刺激时,成骨细胞等会变得活跃起来,积极合成新骨质,以增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抵抗压力,避免受伤。同时,这种刺激还能加速骨骼组织对钙质的吸收,使钙更有效地沉积在骨骼中。然而,如今很多办公族长时间在电脑前久坐,日常运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部分人还节食减肥,多种不良因素叠加,对骨骼健康危害极大。长期缺乏运动,骨骼得不到足够刺激,成骨细胞活性降低,新骨生成缓慢,而破骨细胞仍持续工作,拆除旧骨,久而久之,骨骼中的骨量逐渐减少,骨质变得疏松。
吸烟、过量喝酒和咖啡,骨骼健康的 “隐形杀手”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众多,抽烟会严重影响机体对钙、维生素 D 的吸收。钙和维生素 D 无法被身体充分摄取利用,自然难以输送到骨骼中参与骨量的维持与增加。抽烟还会干扰雌激素的分泌,对于女性而言,可能引发提早停经,雌激素在维持骨骼健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其水平的异常变化会导致骨质流失加速,让骨质疏松提前到来。酒对骨骼健康也有负面影响,酒精会干扰骨细胞的正常工作,减缓新骨的合成速度。长期大量饮酒,会使骨细胞的功能严重受损,新骨生成远远跟不上旧骨拆除的速度,骨骼的微观结构遭到破坏,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不堪。咖啡因同样是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之一,它会增加尿中钙的流失,使得身体好不容易吸收的钙大量排出体外。咖啡因还会使消化系统减少对钙的吸收,咖啡饮用得越多,这种不良作用就越明显。长期大量饮用咖啡,身体中的钙不断流失且得不到有效补充,骨质逐渐受到侵蚀,骨质疏松的风险大大增加。
随着年龄增长,骨量如同 “养老金” 一般逐渐消耗,很多人在毫无察觉之时,骨质疏松已悄然来袭。起初,症状可能较为隐匿,仅表现为腰背疼痛。这是由于破骨细胞活动过于活跃,导致骨骼组织被过度破坏,骨头的承重能力显著下降,原本由骨骼承担的部分重量转移到肌肉上,肌肉长期承受额外力量,慢慢出现劳损,进而引发疼痛。随着病情发展,身高会逐渐变矮,并且开始出现驼背现象。骨量持续减少,骨骼内的微细结构遭到破坏,骨骼的抗压能力大幅降低,在自身体重的长期作用下,脊椎骨发生变形、压缩。人体椎体前部承担的重量相对较大,所以更容易被压缩变形,从而进一步加重脊椎前倾,形成驼背。当骨质疏松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骨骼变得异常脆弱,骨折风险显著增加。一个看似轻微的摔跤动作,或是弯腰提东西,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引发骨折。此时,骨骼因缺乏制造骨质的能力,骨折后的恢复速度远比正常人缓慢。而且,容易骨折的部位多为脊椎、髋骨、手腕等关键部位,一旦骨折,不仅会带来剧烈疼痛,还可能导致行动不便,严重者甚至会残疾,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
实际上,只要在年轻时采取有效措施,增加 10% 的骨密度,就能将骨质疏松的发生延缓 13 年。具体该如何做呢?首先要坚决戒烟、限制饮酒,减少这些不良习惯对骨骼健康的损害。其次,从饮食和运动两个关键方面入手。
在饮食方面,有一些食物需要少吃。过咸的食物要控制,因为吃太多盐会增加尿钙的排泄,像做饭时应少放盐,成年人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不宜超过 6 克,大约相当于啤酒瓶盖一平盖的量。此外,酱油、鸡精、味精、辣椒酱、话梅、薯片、饼干等食品中也含有盐分,也要尽量少吃。大鱼大肉虽含有蛋白质,但如果经常过量摄入,同样会促进钙排出。成年人每天适宜的水产摄入量为 40 – 75 克,畜禽肉 40 – 75 克,蛋类 40 – 50 克,大概相当于一个普通大小鸡蛋、一个手掌心的肉块和一个手掌心的鱼块、5 只虾。同时,有许多食物对骨骼健康有益,建议适量补充。奶类及奶制品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纯牛奶、酸奶(非乳酸菌饮料)、奶酪、奶皮、奶粉等。建议每天摄入 300 克液态奶,可以在早餐时喝一杯(200 – 250 毫升)纯牛奶或吃 2 – 3 片奶酪,午饭时再喝一杯酸奶(100 – 125 毫升)或半杯牛奶(100 毫升)。深绿色叶菜如菜心、西兰花、芥菜、小油菜、小白菜、秋葵、菠菜(建议焯水后食用)等,富含多种对骨骼有益的营养素,建议每天摄入 150 – 250 克,大约是 7 棵小油菜的量。
在运动方面,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运动推荐。一是阻力训练,可以利用哑铃、阻力带、水瓶和杠铃等进行抗阻力运动。刚开始时要循序渐进,每天进行 8 – 10 个动作,每个动作做 3 组,每组重复 8 – 15 次。最佳频率是隔天 1 次,坚持每周进行 2 – 3 次力量训练,切不可每天进行,以免身体恢复不足导致疲劳和损伤。二是负重运动,包括俯卧撑、引体向上、快走、慢跑、踏步操、跳舞、篮球、网球等。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每周至少有 3 天进行 15 – 30 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此时身体会微微喘气、心跳明显增加,且感到有点累。大家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出现骨质疏松的相关症状,切不可盲目补钙,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测,并在骨质疏松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后续处理。
骨骼健康关乎我们一生的生活质量,从现在开始,摒弃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骨骼健康筑起坚实防线,让我们的骨骼能够伴随我们安稳度过漫长岁月,避免遭受 “未老先衰” 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