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 2025 年上半年,九号公司业绩亮眼,总营收达 117.42 亿元,同比增长 76.14%;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 12.42 亿元,同比增长 108.45% ,其中电动两轮车板块收入为 68.23 亿元,占总营收 58.1%,同比增长超一倍,两轮车销量超 239.25 万辆。然而,在这份漂亮财报的背后,九号公司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其曾经的高速增长态势恐难以为继。

新国标带来的行业震动
2025 年 9 月 1 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电动车行业掀起了惊涛骇浪。新国标对电动车的速度、重量、电池容量、整车尺寸以及智能联网功能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极为严格的限制,其核心目的在于实现电动车的 “去摩托化”,并全方位保障骑行安全。
新规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 25km/h,一旦车速超过这个限定值,车辆将直接断电。同时,电池容量、功率和整车重量等也都被纳入了严格的管控范围。在智能联网功能方面,也必须符合全新的安全规范。这一系列规定的出台,对于那些长期以来以 “超标车”“电摩化” 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电动车品牌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们不得不面临艰难的转型与调整。
凤凰网科技实地走访北京多家九号电动车店面时发现,即便在工作日,店内客流量也颇为可观。许多消费者都是冲着新国标实施前的三个月窗口期而来,希望赶在这个时间段购买旧版车型。究其原因,虽然电动自行车一直存在 25km/h 的限速要求,但在过去,消费者购买车辆后,往往可以在店内轻松解除限速,使得车辆日常最高时速能够达到 40 – 50km/h,并且这种行为在各大电动车品牌中几乎处于默许状态。如今,新国标实施后,这种 “超速” 的便利将一去不复返。
不少九号店员坦言,新国标实施后的新车看起来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 “自行车”。目前北京多家九号店内的现车大多已挂上 “已售” 标识,旧车型虽然价格有所上涨,浮动在 200 元到 300 元不等,但依然供不应求。而符合新国标的新车预计还需要 1 个月左右才能到店。
九号的过往优势与新规冲击
一直以来,九号的电动两轮车、平衡车和滑板车凭借高性能、高功率以及出色的智能化体验,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像 Fz MIX、VzMIX 等车型,不仅限速问题可以轻松解决,部分车型还支持加装座椅和更换大容量电池。由于九号主流车型之间的差异较小,为车辆改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也使得九号深受改装爱好者的青睐。在高端市场领域,九号通过紧贴小牛品牌的竞争策略,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为 “电驴界的爱马仕”。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 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 4000 元以上的价格档位中,九号电动车已经连续两年稳居第一梯队。
然而,随着新国标的实施,九号过往的这些优势正逐渐丧失。新规强化了防篡改措施,例如要求电池、控制器、车架号 “三码合一”,这使得用户对车辆进行改装的难度大幅增加。对于九号而言,失去了改装这一特色卖点,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大打折扣。
此外,新国标对智能联网功能的安全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九号电动车此前一直以云盒、App 控车等智能化功能作为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且部分智能服务还需要用户缴纳智能服务费才能使用,如手机定位、特效语音等功能。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九号电动车相关的投诉量已经超过 4000 条,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不到位、质保问题、电池损坏以及系统失效等方面。如今,在新国标对数据隐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九号需要在满足新规的同时,平衡好个性化服务与用户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无疑给九号带来了新的挑战。
渠道与市场份额隐忧
在渠道建设方面,九号与行业头部品牌雅迪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全国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九号专卖店的覆盖范围相对有限。雅迪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已经建立起了一张广泛而密集的销售网络,能够深入渗透到下沉市场的各个角落。而九号由于渠道布局的不足,在下沉市场的触达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新国标实施后,国标车普及浪潮来袭,九号有限的渠道网络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将符合新国标的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影响其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表现。
另外,九号电动两轮车的用户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卖员等高频骑行人群。这些用户对车辆的续航能力、稳定性和舒适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新国标的实施对车辆的电池容量、功率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严格限制,部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面临淘汰。这对于依赖这些车型的外卖员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一旦他们发现九号的产品无法满足其日常工作需求,很可能会转而选择其他品牌的电动车,这将直接导致九号在外卖员用户群体中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冲击。
高管减持引发市场猜忌
就在九号公司交出亮眼半年报的同时,一则高管减持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九号公司的两位实际控制人高禄峰、王野通过境外股东实施减持,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2%,转让价格为 54.79 元 / 份,套现总额超过 7.88 亿元。这一减持金额不仅创下了公司上市以来实控人单次减持的最高纪录,更是显著超过了他们过去两年减持额度的总和。
事实上,这并非九号首次遭遇股东减持潮。早在之前,早期支持公司发展的 “小米系” 和 “红杉系” 财务投资者就已经陆续减持退出,累计套现金额超过 60 亿元。如今,公司核心管理层在业绩高点进行大规模减持,这一行为难免会让市场对九号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产生疑虑。
虽然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在资本市场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现象,但当减持行为发生在公司业绩创纪录的巅峰时刻,并且涉及公司核心管理层时,就不得不引发市场的深度思考。目前,九号公司业务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电动两轮车业务,且在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管的减持行为无疑加剧了市场对九号公司业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也对市场对这家明星企业的信任底线构成了严峻考验。
前路迷雾重重
新国标实施后,虽然九号在部分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例如其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积累或许有助于满足新国标对智能联网安全的部分要求。但不可忽视的是,前方依然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多位经销商向凤凰网科技表示,目前他们尚未见到新国标下的九号新车。根据新国标各项要求,车辆的生产成本必然会上升,然而这部分增加的成本究竟是转嫁给消费者,还是由经销商自行承担,目前尚无定论。
如果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那么九号电动车的价格将进一步提高,这可能会削弱其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导致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而若由经销商承担这部分成本,那么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销售积极性以及对品牌的忠诚度。此外,新车的性能表现、市场接受度等也都是未知数。在产品改装受限、渠道建设有待加强、市场份额面临威胁以及高管减持引发市场担忧的多重压力下,九号公司未来的发展之路充满了挑战。曾经凭借高端化和智能化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 “电驴界爱马仕”,如今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应对这些困境,成功实现转型与突破,将决定其在未来电动车市场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