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的 “低价” 突围战:能否重返辉煌?

近期,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 “闭店潮” 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北京世茂工三店、济南振华商厦店、长沙泊富国际广场店等多家门店相继宣布闭店。根据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画的财报,截至 2025 年 5 月,无印良品 2025 财年在中国市场关闭 17 家门店,创下历史新高。

无印良品官方回应称,个别的闭店只是基于经营效率进行的正常调整,面对部分商圈人流下降的挑战,会对经营效益不佳的门店做出取舍。同时,品牌也强调了扩张的另一面,MUJI 中国目前坚持每年开 40 家左右门店,2025 年 3 月 1 日至今,已经新开了 15 家店铺。

在闭店的同时,无印良品正大力押注低价店型 “MUJI 500”。今年初,无印良品正式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该店型,名称中的 “500” 对应 500 日元,换算成人民币约 23-25 元,意味着店内 70% 的商品定价都围绕 “25 元” 展开。

“MUJI 500” 背后是一套精准的 “降本逻辑”。首先是品类 “做减法”,只卖文具、零食、日用品等 “小而轻” 的平价品,砍掉了客单价较高的家具、服饰线。其次是选址 “避高就低”,门店面积控制在 200 平米左右,避开核心商圈的高端购物中心,选择地铁站、大学城、社区周边等 “通勤枢纽型” 地段,以降低租金成本。再者是供应链 “本土化”,近一半商品采用 “中国制造” 模式,直接在国内生产、配送,省去了迂回的物流链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最后是产品 “去创新”,复用现有低价款,不搞新花样,省去了新品研发的设计成本和试错成本,进一步压缩定价空间。

无印良品此举无疑是在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名创优品国内门店数达到 4305 家,密度之大是无印良品的 10 倍。名创优品大部分商品定价在 10-39 元区间内,其极致的性价比策略吸引了大量追求实惠的年轻大众消费者,对无印良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无印良品早在 2014 年就开启了 “断腕式” 降价,此后的 9 年里,历经 11 次连续降价,部分商品降幅高达 50%,但降价力度并未达到消费者预期,没有跟上名创优品的水平。近日,无印良品再次宣布,将在今年 8 月以后,对中国市场销售的衣物等 260 多个品类商品平均下调价格 20%。

然而,仅靠 “低价” 无印良品能否再次成功呢?从市场环境来看,当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性价比,这为无印良品的低价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无印良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名创优品等竞争对手在低价市场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其供应链成熟、门店布局广泛,产品更新速度快。无印良品的 “MUJI 500” 虽然在价格上有一定竞争力,但在产品种类和更新速度上可能难以与名创优品抗衡。例如,名创优品每 7 天上 100 + 款新品,而 “MUJI 500” 则主要是复用现有低价款。

另一方面,无印良品此前在中国市场一直以中高端品牌形象示人,其品牌定位已经深入人心。如今推出低价店型,可能会导致品牌形象的模糊,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定位产生困惑。而且,无印良品的低价策略可能会影响其在中高端市场的品牌溢价能力,进而影响其整体的品牌价值。

此外,无印良品还需要面对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期望。虽然 “MUJI 500” 强调通过降本不降低质量,但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低价往往与低质有一定的关联。无印良品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和质量管控,来消除消费者的这种顾虑。

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一边关店一边押注 “25 元店”,是其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的一次战略调整。“MUJI 500” 的推出有望为无印良品吸引更多的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但仅靠 “低价” 难以确保其再次成功,还需要在品牌形象维护、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