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州市立医院耳鼻喉科诊室内,宝妈郑女士(化名)正紧张地询问医生,关于自家孩子频繁流鼻血的问题。“我儿子今年 8 岁,最近一段时间频繁流鼻血,到底是什么原因啊?” 郑女士满脸焦虑,眉头紧锁。

每年天气一热,这样的场景总在门诊中重复上演。“进入夏季以来,鼻出血患者的就诊量明显增加,主要以儿童和老年群体较为常见,儿童鼻黏膜较薄、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导致他们的血管较脆弱,因而也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台州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王艺龙说。
这段时间气温居高不下,很多人爱待在空调间,殊不知,空调制冷会显著降低空气湿度,使鼻腔黏膜水分蒸发加快、黏膜变脆,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就像郑女士的儿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空调房里玩耍、学习,鼻腔黏膜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变得不堪一击。
此外,大多数家庭的空调滤网会积聚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容易刺激鼻腔,引发鼻痒。孩子忍不住频繁揉鼻、挖鼻孔,就会导致黏膜损伤出血。郑女士回忆,自己确实很少清理家里的空调滤网,孩子最近也总说鼻子痒痒的,经常不自觉地用手去揉。
“室外活动时,人体出汗增多,如果饮水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管压力上升,这也是鼻出血的一大诱因。” 王艺龙补充道。郑女士的儿子活泼好动,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却常常忘记喝水,这无疑也增加了鼻出血的风险。
突发流鼻血时,很多人会尝试仰头止血,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用呢?对此,医生表示其实并不能达到止血效果。“仰头后,会导致血液倒流至咽部,无法判断出血量,还可能引发呕吐(尤其是儿童群体)或误吸窒息,提醒大家一定要坚决避免。” 王艺龙说。正确的止血方法是,将头部稍微向前倾,用嘴呼吸,然后用手指捏压鼻翼 10 – 15 分钟,同时可冰敷额头或鼻梁收缩血管。需要注意的是,流鼻血时千万不要用粗糙纸巾塞鼻,建议使用无菌棉球或医用明胶海绵,否则容易引发二次出血。
“有时由于鼻出血量较多,人们会误吞一部分血液,导致出现短暂恶心的感觉,很多人觉得咽鼻血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其实如果出血量不多,吞咽后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 王艺龙表示,一般来说,吞咽的鼻血会顺着鼻腔、鼻咽腔咽入胃肠道里,被胃酸分解,最后和粪便一起排出,所以吞咽鼻血后的几天可能会排黑便,大家无须过于恐慌。但大量误吞鼻血的情况可能诱发呕吐,加重不适,要引起重视。
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流鼻血并不是什么要紧事,血止住了就好。但医生提醒,如果单次出血持续超 20 分钟无法止住,或流血时血液呈喷射状,伴有头晕、面色苍白、冷汗等休克前兆,又或者每周出血两次以上,则需要立即重视,及时就医。“此外,一些有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或儿童轻微外伤后出血难以止住(排查凝血功能异常);老年人突发剧烈鼻出血(可能提示血压失控);肝硬化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的人群,要格外注意。” 王艺龙说。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流鼻血呢?对此王艺龙表示,对于单纯的因温差大导致的流鼻血,不妨在空调房里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 50% – 60%,避免空气太干燥。此外,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一般以 26℃为宜;最好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降低过敏原。如果感到鼻子干燥不舒服,可以用生理盐水喷鼻保持湿润,同时要避免挖鼻孔等不良习惯。
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像郑女士的儿子,如果能改善饮食结构,多吃些苹果、橙子、菠菜等,对于增强鼻腔黏膜的抵抗力也会有帮助。同时,鼓励孩子多喝水,尤其是在户外活动前后,及时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
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挖鼻孔,告诉他们挖鼻孔的危害。如果孩子鼻腔内有分泌物或干痂,可以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软化后再用棉签轻轻清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做好看护,避免孩子将异物塞入鼻腔,引发鼻出血。
如果孩子本身患有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要积极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用药,定期复查,控制炎症,减少鼻黏膜受刺激的机会。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的孩子,家长更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孩子频繁鼻出血,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
希望通过这些预防措施,能让孩子们远离鼻出血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