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31 日消息,今日,据央视新闻报道,第十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正在北京举行。这场会议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科研力量,共同探讨纳米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而大会发布的《中国纳米科技产业白皮书(2025)》更是成为焦点。

白皮书数据显示,从 2000 年至 2025 年,全球授权纳米专利总数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跨越 107.8 万件大关。在这一全球纳米专利的 “大盘子” 里,中国以惊人的实力脱颖而出。中国专利数量高达 46.4 万件,占比达到 43%,稳稳地占据了世界首位,甚至超过了美日韩三国之和。这一数据犹如一记强有力的信号弹,彰显了中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卓越创新能力与深厚技术积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纳米技术专利转让与许可率也实现了重要突破,成功突破 8%。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在纳米科技研发上成果丰硕,而且在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也正稳步前行,纳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正不断提升,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谈及纳米科技时指出,纳米科技并非孤立的单一学科,它犹如一座连接众多学科的桥梁,与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众多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往往正是在这些交叉学科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诞生的。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中国在纳米科技领域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 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纳米科技在一些关键领域,如能源、医疗、信息技术等,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和更多的创新应用。
在会议现场,纳米科技成果的展示让人目不暇接,诸多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加速落地生根。例如,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发的一款量子点纳米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领域,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这款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它能够高效地吸收蓝光光子,并将其精准地转化为绿光和红光光子,从而实现对电视呈现色彩的精确调控。相较于普通电视,采用量子点纳米材料的电视色彩更加鲜亮、生动,能够呈现出更加接近人肉眼所看到的真实色彩,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观看感受,让人们仿佛置身于更加逼真的视觉世界中。
此外,展览还集中展示了我国庞大且完善的纳米产业矩阵,其产值规模已覆盖千亿级别。在展览中,人们惊喜地发现,纳米科技已经广泛渗透到多个关键领域,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机遇。在脑机接口技术中,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实现更高效、精准的人机交互提供了可能;在芯片光刻技术方面,纳米科技的进步推动着芯片制造工艺向更高精度、更小尺寸迈进,助力芯片性能实现质的飞跃;极低温显微镜的研发也离不开纳米科技的支持,通过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能够在极低温度下对物质进行更精细的观察和研究,为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以极低温显微镜为例,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鹏程介绍道:“这是一款极低温的显微镜,通过液氮我们能够将温度降到 77K(-196.15℃),而利用液氦能进一步将温度降到 4K(-269.15℃)。在追求极致科研的道路上,物理学家们甚至能将温度降低到 10 毫 K(-273.14℃),在这样的超低温环境下,原子几乎全部被‘冻住’,为我们研究新的纳米技术、探索新的物理原理创造了绝佳条件。纳米材料具有表面积特别大的显著特征,每一层结构里都含有大量纳米材料,其表面面积可达几百平方米,这种特性使得它能够高效地导出热量,从而保障显微镜在极低温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此次会议的召开以及中国纳米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不仅为全球纳米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平台,也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雄厚实力和积极进取的姿态。相信在未来,随着中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创新发展,必将在更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球纳米科技的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纳米科技产业迈向新的高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