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宣布东方甄选旗下账号停播一天:以沉默悼念东北大学六名遇难学生,安全警钟为谁而鸣?

停播背后的集体哀思:企业的温度与责任

2025年7月25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简短声明:为悼念东北大学不幸遇难的六名年轻生命,旗下东方甄选看世界、俞你同行两大账号当日停播。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关注——在流量至上的直播时代,主动按下暂停键的企业,以沉默的姿态传递出对生命的敬畏。

东方甄选作为知识型直播赛道的头部品牌,其账号停播不仅是商业行为的调整,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践行。俞敏洪在声明中未赘述细节,但“六个年轻生命”的表述,让公众直接联想到前一日震惊全国的东北大学学生安全事故。这种“不带货只致哀”的选择,恰似一场无声的集体默哀,也折射出企业对公众情感的敏锐捕捉:当悲剧发生时,商业喧嚣应当让位于人文关怀。

事故还原: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

根据官方通报,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内蒙古赤峰市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内蒙矿业”)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时,因格栅板突然脱落坠入6米深的浮选槽,经抢救无效溺亡。另有1名随行教师受轻伤。

关键细节令人揪心:

  1. 偏离安全通道的“好奇心”:事故发生在参观通道旁约4米处,学生为更近距离观察设备操作,绕过绿色通道围栏。现场宽度仅1米的通道本可容纳两人并行,但企业未在参观区域外围设置硬隔离或警示标识。
  2. 格栅板的“日常检查”漏洞:涉事格栅板为钢制材料,企业自称“每日例行检查”,但事发区域未进行针对性专项排查。一名浮选车间主任坦言:“大规模学生参观前,企业和学校均未组织专门安全评估。”
  3. 浮选槽的致命环境:槽内矿浆深度约6米,温度30-40℃,PH值中性。尽管液体本身无强腐蚀性,但陡峭的槽壁与快速流动的矿浆,使得坠落者几乎无法自救。

更值得深思的是,涉事企业作为国内矿业巨头,其选矿厂本应是工业安全管理的标杆,却因一次“常规参观”暴露管理盲区——当讲解员在前方引导时,后方学生因拥挤偏离路线,而现场安全员未能及时干预。

追问与反思:谁该为年轻生命买单?

这场悲剧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多重责任链条的断裂。

1. 企业安全管理的“形式主义”
中金内蒙矿业作为央企下属单位,日常虽执行设备巡检,却未针对“高风险区域+大规模外来人员”的特殊场景制定专项预案。参观通道宽度仅1米却承载55人团队,且未设置物理隔离带;格栅板虽“每日检查”,却未评估其在密集人群踩踏下的承重风险。更荒诞的是,浮选槽周边未安装防护网或紧急制动装置,导致坠落后救援延迟。

2. 校企合作中的“走过场”心态
高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本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但此次行程安排暴露出形式化倾向。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参观系“暑期实践”中的常规项目,但校方未提前核查企业安全资质,亦未对高风险的选矿环节提出替代方案(如改为会议室观摩)。带队教师虽在场,却未能有效约束学生脱离指定路线。

3. 监管缺位下的“侥幸心理”
矿业生产本属高危行业,但针对“对外开放参观”的监管细则长期模糊。尽管《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企业需保障访客安全,但实践中多数企业仅依赖口头提醒,缺乏强制性措施。此次事故中,若浮选槽上方加装防坠网,或格栅板采用防滑加固设计,悲剧或可避免。

行业震荡:矿业安全与教育实践的警钟

事故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已成立联合调查组,中金内蒙矿业全面停产整顿。与此同时,多所高校紧急叫停暑期企业参观活动,重新评估实践课程安全标准。

矿业领域亟待升级安全规范:

  • 高风险区域“物理隔绝”:选矿厂浮选槽、反应釜等危险设施应设置双层防护栏,并安装红外感应报警装置;
  • 访客分级管理制度:针对学生、普通游客等非专业人员,划定“禁止靠近区域”,并由专人全程陪同;
  • 专项检查常态化:重大接待任务前,需对参观路线、设备状态进行风险评估,而非依赖日常例检。

教育机构亦需反思实践模式:

  • 高校应建立企业合作“白名单”,优先选择安全管理达标单位;
  • 实践课程前需开展安全培训,明确告知学生禁止行为;
  • 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替代高危场景实地教学,减少人身风险。

致哀之后:让悲剧成为制度完善的起点

六名学生的离去,是六个家庭的破碎,更是全社会的安全课。俞敏洪的停播决定,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亦是对公众的提醒: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在于守护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对规则的敬畏。

我们期待:

  • 法律层面:推动《高危行业访客安全管理条例》细化,明确企业接待外来人员的责任边界;
  • 技术层面:推广智能监测系统(如人员越界预警、浮选槽液位实时监控),用科技弥补人为疏漏;
  • 文化层面:将“安全第一”理念深植于企业管理与教育实践,杜绝“走过场”心态。

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唯有将每一滴泪水转化为制度改进的动力,才能让未来的课堂参观、企业实践,不再笼罩在安全的阴影之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