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5 日消息,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们的日常运动提供了明确且有力的建议:每天步行 7000 步,能够显著降低健康风险以及死亡风险。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坚持每日 7000 步的步行量,全因死亡风险能够降低 47%,同时,对于心脏病、癌症和痴呆症等严重疾病,也有着额外的保护作用。

长期坚持走路健身,是一种简单却高效的提升健康水平的方式。从身体机能的角度来看,走路能够提高身体心肺耐力水平。在步行过程中,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以泵血,满足身体各部位的氧气需求,肺部也会加快气体交换的频率。长此以往,心肺功能得到锻炼,心肺耐力逐步提升。这种提升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适度走路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对血糖、血压的调节能力,从而缓解病症。
步行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也十分显著。当我们长时间坐着或站着不活动时,血液容易在下肢淤积,这不仅可能引发静脉曲张、痔疮等问题,还会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上升。而走路时,腿部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就如同一个 “泵”,推动血液回流,打破血液淤积的状态,让血液循环更加通畅。与此同时,走路还能消耗体内的低密度胆固醇,降低血液流通的阻力,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进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变,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在骨骼和肌肉方面,人每走一步,都需要调动身体大约 80% 的肌肉群参与运动。这一过程中,骨骼、关节以及韧带得到了锻炼,它们的力量得以强化。长期坚持走路,能够降低骨折、肌肉劳损等意外的发生风险。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走路还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缓解腰背酸痛等常见问题。因为在步行时,骨骼承受一定的压力,刺激骨骼细胞的活性,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和利用,维持骨骼的健康密度。
不过,走路健身虽好,但错误的走路姿势却可能带来损伤。首先要保持挺胸抬头收腹的正确姿势,含胸低头会使脊柱弯曲变形,增加颈椎和腰椎的压力,长期下来可能引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其次,要注意脚部姿势,避免内八字和外八字。内八字和外八字走路会导致腿部受力不均,容易造成膝关节、踝关节的磨损,长期还可能影响腿部骨骼的正常发育。另外,步幅也不宜太大,步幅过大可能会使腿部肌肉过度拉伸,增加肌肉拉伤的风险,而且还会影响走路的效率和稳定性。正确的做法是通过适当提高步频来提高走路速度,这样既能保证运动效果,又能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同时,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长时间走路。冠心病人群就需要谨慎对待长时间走路。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本身供血能力就相对较弱,长时间运动时,心脏需要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血液,负荷会明显加重,这极有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肥胖人群也不适合长时间走路,由于体重过大,下肢在走路时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长时间的重压容易引起下肢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的损伤,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甚至可能导致关节变形。此外,下肢骨关节有疾病或损伤的人群同样要注意,走路时间过长会对受损的关节和组织造成进一步损害,加重疾病的程度,延缓康复进程。
总而言之,每天步行 7000 步对健康有着诸多积极影响,但在践行这一运动建议时,我们要选择正确的走路姿势,并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计划。对于那些尚未养成运动习惯的人来说,每日 7000 步是一个可以努力实现的目标,从现在开始行动,逐步提升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