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背后的时代意义
2025年盛夏,中国民营经济领域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盛事——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在这场被誉为”民营经济奥斯卡”的国家级评选中,100位来自科技、制造、互联网等领域的杰出民营企业家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凭借卓越贡献获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其中,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理想汽车CEO李想、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等科技界”顶流”的亮相,不仅成为大会焦点,更在央视《新闻联播》的镜头下引发全民热议。这场表彰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科技先锋组团登台:创新基因铸就行业标杆
在此次受表彰的百人名单中,科技领域企业家占比显著,形成了一道亮眼的”创新方阵”。其中,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的亮相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四足机器人领域的全球领军者,王兴兴带领团队推出的”Unitree Go1″”H1″等机器人产品,以卓越的运动控制能力和商业化落地速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更在杭州亚运会等国际舞台大放异彩。此次入选”建设者”名单,不仅是对他技术突破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机器人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生动诠释。
同样站在聚光灯下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则是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标志性人物。从首款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引爆市场,到如今L系列车型月销破5万、跻身新势力车企头部阵营,李想用”用户思维+技术迭代”的双轮驱动模式,重新定义了智能电动车的用户体验。此次获奖,标志着政策层面对新能源产业链创新主体价值的高度认可——在”双碳”目标下,理想汽车等民企已成为推动交通领域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
此外,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与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的入选,则凸显了基础研究与芯片自主的战略意义。王坚带领团队攻克云计算核心技术,为数字中国建设奠定算力基石;陈天石则专注AI芯片研发,其寒武纪思元系列处理器已应用于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多个场景,成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力量。

荣誉背后的政策深意:民营经济迎来”高光时刻”
本次表彰大会的特殊性,在于其承载的时代使命。作为由中央统战部、工信部、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及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评选,”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奖项自2004年创立以来,始终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首届评选时,获奖者多集中于传统制造业与商贸领域;而2025年的第六届评选,则呈现出鲜明的”科技浓度”——超六成获奖者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占比近四成。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表彰距离上一届(2019年)已时隔六年。在这段跨越经济周期的时光里,中国民营经济经历了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重构等多重挑战,却依然涌现出一批”硬核”创新主体。正如大会主办方所言:”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在当前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下,评选向科技型民企倾斜,释放出清晰信号:国家将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新闻联播》镜头里的深意:民营企业家站上主流舞台
此次表彰大会的另一个重磅看点,是王兴兴、李想等科技领袖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的特别出镜。当镜头扫过表彰现场,身着正装的王兴兴手持证书微笑致意,李想与同行企业家握手交流的画面,被亿万观众捕捉并热议。这种”高规格曝光”绝非偶然——近年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两会代表通道,民营企业家的身影愈发活跃;而此次登上《新闻联播》,更是对他们作为”新时代奋斗者代表”身份的直接肯定。
在舆论场中,这一细节被赋予多重解读:一方面,它打破了”民营经济边缘化”的认知误区,传递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通过展示科技型民企的创新成果,向全社会传递”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正如网友评论:”看到王兴兴的机器人和理想汽车出现在新闻里,终于明白为什么说’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
案例深挖:从创业者到建设者,他们的故事就是中国经济的缩影
王兴兴的”机器人突围战”:
2016年创立宇树科技时,四足机器人还是实验室里的”黑科技”。王兴兴带领团队从电机控制算法起步,攻克了动态平衡、复杂地形适应等难题,将机器人成本从百万元级降至万元级。如今,宇树的产品不仅应用于工业巡检、应急救援,更走进普通家庭成为”智能伙伴”。他的成功证明:中国创业者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全球引领。
李想的”用户至上”哲学:
理想汽车的崛起,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极致洞察。当行业热衷于纯电技术路线时,李想敏锐捕捉到”里程焦虑”痛点,推出增程式解决方案;当竞争对手追求配置堆料时,他坚持”精准满足家庭用户需求”,通过大空间、智能化座舱设计打开市场。从月销几百辆到跻身新势力前三,李想用实践诠释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逻辑。
王坚与陈天石的”硬核突围”:
王坚带领之江实验室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在云计算操作系统、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陈天石则带领寒武纪从学术研究走向产业化,其AI芯片算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的故事,正是中国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协同发展的缩影。
未来展望:民营经济的新使命与新机遇
此次表彰大会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动员。在”十四五”规划纵深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的背景下,民营经济被赋予更重要的角色——既是科技创新的”出题人”,也是成果转化的”答题人”。正如一位参会企业家所言:”这份荣誉既是鼓励,更是责任。我们要以更大力度投入研发,让中国技术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对于王兴兴、李想等获奖者而言,这既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更是所在行业迈向新阶段的起点。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更多像宇树科技、理想汽车这样的创新主体将涌现出来,共同书写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结语
当王兴兴的机器人脚步声与李想的汽车引擎声在《新闻联播》里交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成功,更是一个时代的活力迸发。从”建设者”到”引领者”,中国民营企业家正以更自信的姿态,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上。他们的故事,就是中国经济韧性与创新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