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小米正式以智能家庭屏Max 27切入移动智慧屏(闺蜜机)赛道,这款被寄予厚望的首款产品却以3999元(国补后3399元)的定价,较同期市场同类产品高出近400元,引发行业广泛关注。研究机构洛图科技通过分析市场格局、产品特性及品牌优势,揭示了小米敢于“溢价”的核心底气。

市场格局:互联网与家电厂商博弈,小米“双重基因”破局
当前中国移动智慧屏市场呈现明显的阵营分化。以百度、天猫精灵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厂商凭借流量入口和内容生态,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而海信、创维等传统家电厂商则依托硬件制造能力和线下渠道,在2025年1-7月实现线上销量份额16.6%的显著增长(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完成市占率翻倍。但整体来看,市场尚未形成绝对主导品牌,竞争集中在性价比与基础功能的比拼。
小米的入局则打破了这一平衡。作为同时具备互联网科技属性和家电供应链资源的“跨界者”,其既有互联网公司擅长的软件生态与用户运营能力,又拥有家电厂商扎实的硬件研发与生产体系。更重要的是,小米自研的“超级小爱”大模型成为差异化关键——相较于竞品普遍依赖基础语音交互,超级小爱不仅能提供更智能的陪伴式对话(如主动提醒日程、情感化互动),还能深度联动小米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实现跨设备的无缝协同。这种“软硬结合+生态互联”的能力,让小米闺蜜机在功能维度上天然领先于仅聚焦屏幕或影音功能的竞品。
价格对比:行业均价下滑,小米为何逆势上扬?
从市场定价趋势看,27英寸非4K移动智慧屏的价格正经历大幅跳水。2025年1-7月,该细分品类线上市场均价仅3010元,同比下降36.1%,成为价格跌幅最大的产品线。多数品牌通过压缩成本(如采用普通屏幕、降低电池容量)来争夺市场份额,导致用户体验参差不齐。
反观小米智能家庭屏Max 27,其3999元的定价看似偏高,实则基于显著的产品力升级:
- 屏幕素质:配备27英寸防眩光类纸触控屏(分辨率1920×1080),相比竞品常见的普通IPS屏,类纸屏能有效减少反光,更适合长时间追剧或办公,触控灵敏度与色彩还原度也更优;
- 续航能力:内置9700mAh大电池,官方宣称关屏待机可达13天以上,连续追剧9小时或听歌52小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多数竞品待机仅3-5天,连续播放时长不足6小时);
- 生态附加值:与小米智能家居系统的深度打通(如语音控制家电、查看摄像头画面),以及超级小爱的个性化服务(如根据用户习惯推荐内容),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场景覆盖。
洛图科技指出,这些硬件升级与生态能力的叠加,构成了小米闺蜜机的“隐性价值”。若将防眩光屏幕、长续航电池等配置单独拆算成本,其硬件成本已高于同尺寸竞品约300-500元;而超级小爱与小米生态的兼容性,则是无法量化的“软性溢价”——对于已有小米设备的用户而言,这种无缝联动的体验节省了额外购买跨品牌配件的成本,甚至重构了家庭智能交互的入口。
品牌赋能:生态协同与用户信任的“隐形溢价”
除了产品本身的技术差异,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同样是支撑溢价的关键因素。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小米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截至2024年底全球MIUI月活用户超6亿)和高度忠诚的粉丝群体。这些用户对小米“性价比+创新”的品牌认知已形成惯性信任,愿意为具备长期使用价值的产品支付合理溢价。
此外,小米的“全家桶”生态优势进一步放大了闺蜜机的实用性。例如,用户可通过家庭屏Max 27直接调用小米手机的相册投屏、用平板的笔记功能同步编辑文档,甚至通过语音指令控制米家智能门锁、空调等设备。这种“一屏联动全屋”的场景化体验,是单一功能的竞品难以提供的。对于追求高效生活与智能家居整合的中高端用户而言,小米闺蜜机不仅是影音娱乐工具,更是家庭智能中枢的延伸,其价值已超越硬件本身。
未来展望:溢价能否持续?市场教育是关键
尽管小米智能家庭屏Max 27以高定价切入市场,但其背后的逻辑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用户不再满足于基础功能的“低价平替”,而是更愿意为“体验升级”付费。洛图科技预测,随着移动智慧屏市场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具备核心技术(如AI交互、多设备协同)和生态整合能力的产品将成为主流,而小米凭借“硬件+软件+生态”的三位一体布局,有望重新定义闺蜜机的行业标准。
不过,高定价策略也面临挑战:一方面,需持续教育市场理解其溢价背后的价值(如超级小爱的独特功能、生态协同的实际便利性);另一方面,需应对竞品可能的针对性降价或功能模仿。可以预见,未来1-2年将是小米闺蜜机夯实市场地位的关键期——若能通过用户口碑验证其“高价有理”,或将成为推动行业整体升级的标杆案例。
结语:小米智能家庭屏Max 27的“溢价”并非简单的定价策略,而是其技术实力、生态优势与品牌价值的综合体现。在移动智慧屏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精细化运营的当下,这款产品既是对传统竞品的降维打击,也是小米向高端智能硬件领域进军的又一次重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