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推介会香港举行,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 100 天

9 月 9 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推介会暨政策解读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广泛宣介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和投资机遇。此次推介会距离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正式启动倒计时 100 天。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同香港加强全方位合作,推动海南自贸港地缘优势、空间优势、资源优势与香港发展优势、开放优势、国际网络优势实现叠加放大,合力提升区域影响力、辐射力。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通过视频致辞表示,香港与海南的合作,是 “拼船出海”,一同走向全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将发挥所长,助力海南用好政策优势,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香港与海南的合作空间广阔,可在金融、贸易、专业服务、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多领域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

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介绍了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情况,以及封关运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他表示,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和基础性工程。12 月 18 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将构建起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与国际的往来将更加自由便利,与内地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高效,为各类市场主体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海南愿与香港共享机遇、共促发展,携手打造开放新高地。

海南省财政厅厅长蔡强在会上表示,海南自贸港 “零关税” 政策不能与香港简单类比。香港是单独关税区,除酒类、烟草、碳氢油类、甲醇四类应课税品外,其他进口货物都不征税。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实施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管理,目录内的 2323 个税目商品进口征税,目录外约 6637 个税目商品 “零关税”,“零关税” 商品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 74%。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还会逐步缩减,“零关税” 目录会越来越短,但与香港仍会有区别。海南建设自贸港不是为了和香港竞争,中央建设海南自贸港的目的在于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制度型开放和制度集成创新。

此次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 12 个,涵盖文旅、科技、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活动吸引了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中央驻港机构负责人、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等约 400 人参加。此前,自 7 月 23 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海南自贸港将于 12 月 18 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积极主动走出去宣传推介,同时也把客商请进来。上个月月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政策项目推介会” 在海口举行,100 家民营企业参会,现场签约 42 个项目,内容涵盖清洁能源、现代农业、数字经济、高端商业、金融等领域。

为了让不同的市场主体充分享受自贸港的红利,公平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近两个月来,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更多成果落地,为封关运作探路,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前不久,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航班降落三亚机场,标志着 “法兰克福 — 曼谷 — 三亚” 国际航线开通,这也是海南首条直通欧洲的第五航权定期客运航线。9 月初,“领航星” 号邮轮停靠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这是凤凰邮轮港口岸项目验收后迎来的首个国际邮轮航线。口岸通过更新一批智能查验设备,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 “无感通关” 提供硬件和信息化支撑,为封关运作后的口岸监管积累经验。此外,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完成首单光船租赁登记与临时国籍登记手续,全国首艘享受 “零关税” 光租进口政策的船舶正式入列 “中国洋浦港”,全额免征船舶租金对应的进口关税与进口环节增值税,直接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超 1000 万元,为引进境外高端航运运力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海口综保区已吸引 4 家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企业布局保税维修业务,将推动 “境内维修 – 海南检测 – 全球交付” 的新型商业模式,为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供范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