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绿色、健康生活的当下,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家中或楼前空地种植蔬菜,享受自给自足的乐趣。亲手播种、浇灌,看着蔬菜茁壮成长,最终端上自家餐桌,这份满足感不言而喻。然而,这份看似惬意的 “田园生活”,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不久前,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就收治了一位因食用自种蔬菜而险些丧命的患者,其背后的真相令人震惊。

患者被家属发现时,已陷入意识模糊的状态,四肢不受控制地躁动,身体持续高热。家属见状,惊恐万分,立即拨打 120,将患者紧急送往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急救。在急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迅速展开行动,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查体和辅助检查,初步排除了神经系统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感染等常见病因。但患者的意识障碍并未得到缓解,情况危急,随后被紧急收入急诊 ICU 住院治疗。
入院后,值班医生刘昊仔细为患者查体,发现患者意识朦胧、烦躁不安,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皮肤干燥潮红,心率也快得异常。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刘昊医生起初怀疑患者有服药自杀的可能,于是迅速找到家属询问近期服药及进食情况。家属表示,患者近期情绪正常,没有任何异常迹象,只是 “这段时间喜欢自己种菜,中午还吃了一碗自己种的菜”。这一信息立刻引起了刘昊医生的警觉,在进一步询问下,得知患者近期种植的是羽衣甘蓝。刘昊医生凭借职业敏感,马上将患者的情况和这一关键线索汇报给科主任李政霖。李主任结合患者的查体表现,高度怀疑患者是误食了毒性植物,且极有可能是抗胆碱能生物碱类植物中毒。
明确怀疑方向后,医护团队争分夺秒地展开抢救。他们为患者进行灌肠洗胃,以清除残余毒物;通过大量补液利尿,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同时应用解毒剂,对抗毒素的危害。经过整整 24 小时的不懈努力,患者的神志逐渐转清,瞳孔恢复正常,生命体征也趋于平稳,随后转入普通病房。经过 1 周的住院观察,患者所有中毒症状消失,最终康复出院。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据患者回忆,她在街边看到可食用羽衣甘蓝的种子,便买了一些回家种植。由于种子是散包装,很有可能混入了其他植物种子。随后,家属将种植的蔬菜拿去化验,结果令人毛骨悚然 —— 其中一株植物竟是曼陀罗!
曼陀罗,这种看似美丽的植物,实则全株有毒,尤其是种子和果实,含有高浓度的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抗胆碱能生物碱。这些毒素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杀手,一旦进入人体,便会阻断神经递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同时强烈抑制唾液腺及汗腺分泌。误食者会出现谵妄、躁动、幻觉、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干燥、体温升高等一系列典型症状。若中毒严重,还可能因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后果不堪设想。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因误食曼陀罗或其他有毒植物而导致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此类悲剧再次上演呢?医生提醒,牢记以下三点,能有效远离曼陀罗中毒。
一是不采不食。这是预防中毒最根本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绝对不要采摘或食用任何不认识的野生植物、果实和菌类。大自然中,许多植物看似无害,实则暗藏剧毒,仅凭外观很难准确判断。所以,为了自身安全,对于那些不熟悉的植物,一定要做到 “敬而远之”。
二是辨识特征。了解曼陀罗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识别并避开它。曼陀罗具有大型喇叭花朵,颜色多为白色或紫色,十分醒目;其果实呈带刺的球形或卵圆形,植株还会散发特殊臭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曼陀罗未开花结果前,分辨难度较大,这就更需要我们保持警惕。
三是及时就医。一旦怀疑误食曼陀罗或其他有毒植物,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同时,务必保留可疑植物样本,供医生辨识,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已出现昏迷抽搐的患者,千万不要盲目催吐,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自种蔬菜的人越来越多。但在享受这份乐趣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仔细甄别植物品种,避免因一时疏忽,让餐桌上的 “美味” 变成危及生命的 “毒药”。毕竟,健康无价,安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