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一名少年在玩耍过程中,误将干冰当作普通冰块摆弄,结果干冰突然爆炸,致使其右手严重受伤,伤口深可见骨。这起意外再次敲响了干冰使用安全的警钟。

据了解,事发当天,少年家中收到了网购的冰淇淋,包装内用于保鲜的干冰引起了少年的好奇。在没有大人在场且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少年将干冰从包装中取出,当作玩具拿在手中。期间,他不断摇晃装有干冰的密封袋,全然不知危险正悄然降临。
随着干冰在密封袋内不断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越来越多,密封袋内的压力急剧上升。突然,只听 “砰” 的一声巨响,密封袋承受不住压力发生爆炸。少年躲避不及,右手被爆炸的冲击力击中,当即鲜血直流。家人发现后,惊慌失措,赶忙将少年送往附近医院进行紧急处理。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当地医院简单包扎后,建议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随后,少年被紧急转送至湖南省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接诊医生见到少年时,其右手拇指虎口处的伤势触目惊心:一道长达 10 厘米左右的伤口撕裂开来,伤口深可见骨,肌肉组织断裂外露,拇指还伴有骨折以及关节脱位,且已完全失去知觉。情况危急,手足显微外科团队迅速为少年开通绿色通道,紧急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小心翼翼地清创、复位脱位的拇指掌指关节、固定骨折部位,并逐层修复受损的肌肉。经过医护团队 7 天的精心护理,少年的拇指虽暂时保住了,但后续仍需持续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手部精细动作功能。
那么,干冰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威力?湖南省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陈建民介绍,干冰的成分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气化膨胀,膨胀倍数可达 600 倍左右。若将干冰装在密封袋等密闭容器中并摇晃,随着气体持续增多,容器承受不住压力便会爆炸,其爆炸产生的威力远超普通鞭炮,瞬间杀伤力极大。
事实上,干冰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常被用于食品保鲜、舞台特效、人工降雨等领域。因其能营造出烟雾缭绕的奇幻效果,或是维持低温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新奇体验。然而,大众对于干冰潜在的危险性却知之甚少。
干冰使用不当,不仅可能引发爆炸,还可能导致窒息、冻伤等严重后果。由于干冰在常温常压下会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膨胀系数约 800 – 1000 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干冰,极易造成二氧化碳积聚,使人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就可能引发窒息死亡。此外,干冰温度极低,达到 – 78.5℃,若身体直接接触,会迅速带走人体热量,造成严重冻伤。
为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专家特别提醒,正确使用和储存干冰至关重要。首先,切勿将干冰存放在罐头、矿泉水瓶等密闭容器中,也不能将其保存在冰箱里;同时,不要在汽车、船舱等密闭空间内使用干冰。其次,处理干冰时,务必使用厚棉手套或隔热工具,避免直接接触,防止冻伤。再者,一旦出现喘气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吸入了过多二氧化碳气体,应立即离开该区域,前往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后,如果误食干冰,必须马上寻求医疗帮助。
对于家长而言,更要提高警惕,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干冰绝非普通玩具,要妥善保管,向孩子科普干冰的危险性,告诫他们不要随意触碰。此次少年被干冰炸伤事件,为全社会敲响了安全警钟。希望通过这起事件,能让更多人了解干冰的特性与潜在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干冰,守护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