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游戏《世界之外》深陷涨价风波:官方连发声明回应争议,”想赚钱”言论引玩家热议

近日,网易游戏旗下热门无限流言情手游《世界之外》因定价调整争议陷入舆论漩涡。游戏在未提前通知玩家的情况下悄然提高新卡池抽卡价格(从300钻/抽涨至400钻/抽),导致部分玩家认为保底机制性价比降低(可能以更高成本抽到低价值常驻卡),进而引发大量投诉,甚至被质疑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世界之外》官方微博在7月29日密集发布多条声明,先后就涨价争议、用户协议误解、运营态度及盈利诉求作出回应,其中“被骂了也坚守本心,想赚钱”的直白表态更成为玩家讨论的焦点。

事件背景:未通知涨价引众怒,玩家投诉“变相收割”

此次争议的核心源于《世界之外》近期对新卡池抽卡价格的调整。据多位玩家反馈,游戏在未通过官方公告、游戏内弹窗或邮件等明确方式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将新卡池的单抽价格从原本的300游戏钻石(钻)上调至400钻,而保底机制(通常需花费一定次数抽卡确保获得稀有角色/道具)仍以旧价格(300钻/抽)的预期设计。这意味着玩家若触发保底(例如需100抽保底获得某角色),实际可能花费4万钻(按400钻/抽计算)却抽到原本价值3万钻(按300钻/抽估算)的常驻角色或低价值道具,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被玩家质疑为“变相收割老玩家”。

相关投诉迅速在社交媒体发酵,部分玩家通过游戏社区、黑猫投诉平台等渠道表达不满,认为游戏运营方未履行价格调整的告知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甚至有法律博主指出,若涨价未提前明示且未提供合理补偿方案,可能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格式条款需显著提示”等相关规定。

官方回应时间线:从道歉到“想赚钱”的坦诚

面对舆论风暴,《世界之外》运营团队在7月29日通过微博连发三条声明,逐步回应争议核心。

第一波:致歉与澄清(23:25)——解释公告“翻车”,否认销号传闻

当晚23:25,官方发布首条长文声明,首先对此前发布的公告表达方式不当致歉。官方称,最初发布公告的初衷是“以醒目直观的方式澄清‘涨价’‘换人’等网络传闻”,但因“表达考虑不周”,导致玩家产生不适和误解,对此“深表歉意”。

针对玩家最关注的定价问题,官方并未直接否认涨价事实,但重点澄清了网络上流传的其他争议条款:例如“365天不上线销号”“分享二创或游戏截图会被销号”等说法。官方明确表示,这些条款的最早更新时间为2022年,且近期从未改动或执行,并强调《世界之外》从未真正落实过此类规定,呼吁玩家“无需担忧”。不过,对于玩家最关心的“新卡池涨价是否合理”“未来价格调整机制如何优化”等核心问题,该声明并未直接回应,仅以“希望通过说明让玩家获得宽慰”收尾,被部分玩家认为“避重就轻”。

第二波:运营承诺(17:22)——“被骂也坚守本心”

当日下午17:22,官方发布第二条微博,态度更为直接。声明称将“一如既往地好好运营《世界之外》”,并喊话玩家:“被夸了就高高兴兴地做,被骂了也坚守本心。” 这句话被部分玩家解读为“承认争议但坚持己见”,既表达了面对批评的坦然,也暗示不会因舆论压力轻易改变运营策略;但也有玩家认为,此回应缺乏对涨价争议的具体解释,显得“诚意不足”。

第三波:盈利说明(17:21)——“想赚钱”言论引热议

最具争议的是17:21发布的盈利相关声明。官方直言:“《世界之外》也想赚钱。” 并进一步解释称,只有赚到足够的钱,才能“扩大产能,持续稳定地进行版本更新,为玩家创造更丰富的内容和体验,打磨更好的美术品质,开发更新颖多样的玩法内容”。

这一表述被部分玩家认为是“首次承认涨价与盈利目标直接相关”,但也引发两极讨论:支持者认为,游戏运营需要资金投入,合理的商业化是维持长期更新的必要条件;反对者则批评官方“过于直白”,将玩家的付费行为与“被收割”关联,且未说明涨价是否经过合理评估(如成本上涨、玩家消费能力分析等),更未提供涨价后的具体福利补偿方案(如额外赠送钻石、优化保底机制等)。

争议核心:商业化与玩家体验如何平衡?

此次涨价风波折射出手游行业长期存在的矛盾——如何在商业盈利与玩家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

从游戏本身来看,《世界之外》作为网易研发的无限流言情手游,凭借独特的世界观设定和角色互动玩法积累了大量玩家,尤其是女性向用户群体对角色养成和剧情体验有较高期待。然而,此类游戏通常依赖**抽卡付费(玩家通过消耗钻石抽取角色/道具)**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抽卡价格的调整直接影响玩家的消费成本与心理预期。

在此次事件中,玩家的核心诉求并非完全反对涨价,而是认为运营方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提前明确告知价格变动)、保障消费公平性(避免因涨价导致保底机制性价比失衡),并提供合理的补偿或福利(如涨价后赠送额外道具、优化抽卡概率公示等)。然而,《世界之外》官方在涨价初期未通过有效渠道通知玩家,后续回应虽逐步解释但未直接回应涨价合理性,直至最后才坦诚“想赚钱”,导致玩家认为运营方“重商业轻体验”。

行业观察:手游涨价潮下的玩家信任危机

《世界之外》并非首个因定价问题引发争议的手游。近年来,随着手游市场竞争加剧,部分游戏为提升收入选择上调抽卡价格、降低福利力度或调整付费机制,但若未充分沟通,极易引发玩家抵触情绪。例如,此前某二次元手游因“648元礼包性价比降低”遭玩家集体声讨,最终通过退款补偿平息争议;另一款热门手游因未公告涨价导致玩家流失,后续不得不推出“老玩家回归福利”挽回口碑。

业内人士指出,手游的商业化需建立在玩家信任的基础上。运营方在调整付费机制时,应通过官方公告、游戏内弹窗、社区说明等多渠道提前告知,并充分解释调整原因(如研发成本上升、内容更新需求等),同时提供合理的过渡方案(如限时折扣、保底优化等)。只有让玩家感受到“付费是为更好的体验而非被迫接受”,才能维持长期健康的运营生态。

最新进展:玩家仍在观望,官方需进一步行动

截至7月30日,尽管《世界之外》官方已连发三条声明,但玩家社区讨论仍在持续。部分玩家呼吁官方明确新卡池涨价的长期规划(如未来是否还会调整)、优化保底机制(如提高高价值角色爆率或降低常驻卡概率),并希望看到实质性的补偿措施(如赠送免费抽卡次数、钻石返还等)。

对于《世界之外》而言,此次风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若能通过后续行动(如补充说明、优化机制、加强沟通)重建玩家信任,或可化危机为转机;反之,若仅停留在“解释”层面而未解决核心矛盾,可能导致玩家流失,影响游戏的长期生命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