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拖延战术”对抗欧盟反垄断:5亿欧元罚款上诉背后,全球”苹果税”体系面临瓦解危机

一、苹果”以拖待变”:上诉成最优解

2025年7月,苹果在遭欧盟罚款5亿欧元两个月后,火速向欧盟普通法院提起上诉。这一策略被业内视为”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漫长的司法程序延缓罚款执行,同时为全球其他地区的反垄断调查争取应对时间。

欧盟委员会依据《数字市场法案》(DMA)对苹果的处罚,直指其App Store的”反引导条款”,即禁止开发者向用户告知App Store外的更优惠支付方式。苹果辩称欧盟”过度干预企业运营”,但法律界人士指出,其核心诉求是拖延时间。类似案件中,谷歌曾通过上诉将欧盟14.9亿欧元罚单的审理拖至5年,而苹果的两起DMA相关诉讼可能延续至2030年才有结果。

二、”苹果税”全球围剿:从欧盟到中国的监管风暴

苹果的强硬态度源于”苹果税”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 欧盟:继2024年3月因音乐流媒体垄断罚款18.4亿欧元后,4月再罚5亿欧元,要求其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支付系统。
  • 美国:Epic Games诉讼迫使苹果开放美国市场第三方支付,但抽成比例仍达27%。
  • 中国:上海法院虽驳回消费者对”苹果税”的诉讼,但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为后续监管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虽在欧盟妥协(允许侧载应用),但其他地区仍维持封闭生态。这种”分而治之”策略正被各国视为滥用市场地位的证据。

三、DMA法案的标杆意义:全球监管模板成型

欧盟DMA法案首次对科技巨头设定”数字守门人”义务,违规者最高面临全球营业额20%罚款。其对苹果的处罚具有里程碑意义:

  1. 反引导条款:禁止限制用户跳转至外部支付或应用商店。
  2. 数据共享:要求平台数据向竞争对手开放。
  3. 默认设置限制:禁止预装自家应用排挤竞品。

北京国舜律师事务所林小建指出,欧盟判决将为巴西、土耳其等国的反垄断调查提供参照。若苹果败诉,全球”苹果税”体系可能被迫重构。

四、”苹果税”的经济逻辑与时代悖论

乔布斯时代设定的30%抽成,最初是基于实体软件分销成本的参考。但如今:

  • 开发者生态成熟:头部应用(如Epic、Spotify)已具备自主支付能力。
  • 用户习惯改变:一键支付的便捷性不再依赖苹果生态。
  • 利润率畸高:苹果服务业务毛利率达75.7%,远超硬件业务。

彭博社评论称,App Store已成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但其抽成模式如同”数字收费站”,阻碍创新。

五、未来战场:开放生态与利益平衡

苹果的应对策略呈现两面性:

  • 被迫开放:欧盟市场允许侧载,美国接受第三方支付。
  • 坚守底线:中国等市场仍维持高抽成,强调安全优势。

但监管压力已迫使行业变革。例如,微信小游戏在安卓端抽成30%-40%,暴露出巨头间的”双重标准”。林小建律师预测:”若欧盟胜诉,中国监管部门可能参考其标准,要求苹果降低抽成或开放支付。”

结语:一场关乎数字经济规则的世纪博弈

苹果与欧盟的诉讼不仅是商业利益的争夺,更是全球数字治理模式的试金石。若苹果最终败诉,”苹果税”体系或将瓦解,推动应用商店从”垄断平台”转向”开放生态”。这场持续十余年的博弈,终将在法律与市场的合力下迎来转折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