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9 日消息,据报道,宝马 CEO 奥利弗・齐普策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欧盟一项重大政策的强烈质疑。他直言,欧盟计划在 2035 年逐步淘汰燃油汽车的决定,是一个 “重大错误”。他呼吁采用一种涵盖车辆全供应链的排放核算体系,来取代现行的 “一刀切” 政策。

齐普策阐述道,为汽车行业转型设定一个硬性的固定日期,看似目标明确、执行有力,但实际上可能会忽略汽车价值链各环节的实际碳排放情况。比如,在电池制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涉及多种高污染的生产工艺,这一环节产生的碳排放不容小觑;能源获取过程同样如此,无论是传统能源的开采,还是新能源的转化,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环境代价。只关注汽车使用阶段的排放,而忽视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显然是不全面的。
基于此,齐普策敦促欧盟监管机构重新审视政策方向,建议在 2035 年之后,依然允许使用环保燃料。他强调,燃料生产商在这场减排行动中,也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设定一个强制的最终期限,要求所有产业必须按时完成转型,这对我们自己没有好处。” 齐普策指出,“当前规则的荒谬之处在于,像壳牌、英国石油等燃料生产商,竟无需承担任何减排目标,这无疑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并非只有宝马一家车企对欧盟的燃油车禁令计划提出批评。今年 8 月初,奔驰 CEO Ola Kaellenius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该禁令计划表达了不满。Kaellenius 表示,“我们需要正视现实。否则,我们将会走向绝境。” 他进一步称,如果该禁令如期实施,欧洲汽车市场可能会面临 “崩盘” 的风险。
回溯到 2023 年 2 月 14 日,欧洲议会正式通过《2035 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该协议目标明确,旨在到 2035 年在欧盟 27 国范围内停售燃油车。这一协议的初衷,无疑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欧洲汽车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计划遭到了不少欧洲车企的反对。
欧洲车企长期以来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燃油车业务更是基本盘。然而,在新能源及电动化浪潮的席卷下,欧洲车企已经落后于中国车企。中国车企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迅速崛起,无论是在技术创新、产品性价比,还是市场份额拓展方面,都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欧洲车企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技术瓶颈、高昂的转型成本、消费者接受度不高等诸多难题,此时欧盟的燃油车禁令,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意大利总理 Giorgia Meloni 也曾批评欧盟的这一禁令,称其为 “自我毁灭” 的政策。她认为,“强制转换” 为电动汽车可能导致大量工作岗位流失,甚至使整个工业领域面临解体的风险。德国交通部长 Volker Wissing 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指出欧洲因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正在 “失去公信力”。
欧盟的燃油车禁令计划,虽然有着良好的愿景,但在实施过程中,显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因素。车企的反对声浪,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可能影响到整个欧洲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未来,欧盟是否会重新审视这一计划,调整政策方向,以平衡环保目标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