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贾湖遗址发现 8000 多年前木棺 系中国最早木质葬具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贾湖遗址的最新考古发掘中取得重大突破,在多座墓葬内发现了木棺痕迹。这一发现意义非凡,标志着作为中国古代礼制重要构成的棺椁制度,早在 8000 多年前便已初现端倪。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出土的木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木质葬具,将中国木质葬具的起源时间大幅提前了约 2000 年。

贾湖遗址坐落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是一处规模宏大、保存良好且内涵极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存。自被发现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骨笛、龟甲、陶器和石器等,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在考古学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 2023 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贾湖遗址展开了系统且持续的考古工作。通过不懈努力,新确认该遗址为一处面积约 6.5 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聚落内部呈现出清晰明确的功能分区,这为研究当时人类的居住形态和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此次发掘的中心墓地区域,考古人员收获颇丰。这里绝大多数墓葬都出土了陪葬品,种类繁多,涵盖骨笛、绿松石、陶器等。这些陪葬品制作精良,部分器物的加工工艺尤为精细,彰显了当时较高的工艺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其中,木棺的发现最为震撼。经考古人员确认,有 10 座墓葬存在木棺迹象。这些木棺部分长度约 2 米,宽度约 0.6 米,厚度约 0.06 米。通过对木棺所在位置的土壤进行专业检测分析,发现其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周边区域,这一科学数据有力地证实了木棺的存在。贾湖遗址木棺的出土,改写了中国木质葬具的历史。在此之前,学界普遍认为木棺最早出现于距今约 6000 年的大汶口文化早期。而贾湖遗址木棺的横空出世,为史前木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将学界对这一领域的认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深入探究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演变提供了关键线索。

除了木棺,此次考古还发现了 20 余支骨笛,这进一步丰富了贾湖遗址的文化内涵。更为惊喜的是,在某一墓葬内首次出现了 “一墓五笛” 的独特现象。骨笛作为贾湖遗址的代表性文物之一,此前的发现就已震惊世界,它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有力地推翻了 “中国笛子西来说” 和 “七声音阶外来说”。此次大量骨笛的再次出土以及 “一墓五笛” 现象的发现,无疑为研究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实物依据,让我们对贾湖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从此次考古发掘的整体情况来看,墓葬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埋葬位置的不同,反映出墓主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可能有所区别;墓葬规模的大小,直观地展现出墓主人所拥有的资源和财富的差异;葬具使用的有无以及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的多寡,更是清晰地表明贾湖社会在当时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化。这种社会分化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为研究早期社会结构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例。同时,鼎罐壶等明器组合以及不同形式祭祀坑的发现,也充分证明当时已经开始形成早期丧葬礼俗。这些丧葬礼俗是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初步形成反映了贾湖先民在精神信仰和社会秩序构建方面的探索与发展。

目前,贾湖遗址核心区域已建成考古保护大棚,为遗址的后续发掘和保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贾湖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李金斗表示,下一步将对重要墓葬进行整体提取,移送实验室开展更加精细的考古清理与多学科研究。通过实验室的深入分析,有望揭示更多关于墓主人身份、木棺制作工艺、当时的丧葬习俗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为全面深入了解贾湖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更多有力支撑。贾湖遗址 8000 多年前木棺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学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它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时代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探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神秘面纱。相信随着后续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贾湖遗址将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惊喜与发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