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饮奶量 75 年涨百倍,国产奶凭实力超越欧盟标准

在当今时代,牛奶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早餐时搭配面包开启活力一天,到晚上睡前一杯助力安然入眠,牛奶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你或许难以想象,在过去的岁月里,牛奶对于国人来说曾是多么稀缺的存在。回顾历史,1949 年时,全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仅只有 0.4 公斤,在当时,喝上牛奶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奢望。但时光流转,到了 2024 年,这一数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飙升至 40.5 公斤,在短短 75 年的时间里涨了足足 100 倍。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不仅反映出国人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更折射出中国奶业发展的巨大飞跃。

近期,在奶业领域有一则重磅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奶业在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成功追赶上了奶业发达国家历经上百年才达到的发展水平。如今,国产牛奶在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上,已经超越了欧盟标准,这无疑是中国奶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牛奶正式迈入世界级品质行列。

对于国产牛奶超越欧盟标准这一情况,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给出了权威且肯定的回应。他自豪地表示:“中国奶业用不到 20 年的时间取得了欧美奶业百年的成果。我国奶牛单产从 2008 年不到 5 吨,已经提高到 9.6 吨,原奶的水平已经达到欧盟标准,完全可以放心地喝。” 李胜利教授的话语,不仅是对中国奶业发展成果的高度概括,更是给广大消费者吃下了一颗 “定心丸”。

回溯往昔,我国奶牛单产水平曾长期在低位徘徊,远远落后于奶业发达国家。在那个艰难的时期,中国奶业人并未选择放弃,而是怀揣着坚定的信念,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追赶之路。他们日夜钻研、不断实践,经过长达 20 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书写出了一部精彩绝伦的 “逆袭剧本”。如今,我国奶业在奶源建设、单产水平、乳品质量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行业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不仅达到,更是优于欧盟标准。

在奶源建设方面,中国奶牛养殖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方向大步迈进,取得了卓越成就,目前已稳稳成为全球牛奶主产区之一。规模化养殖使得奶牛的饲养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为优质奶源的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则确保了每一滴牛奶都能达到高质量标准;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奶牛的健康状况、饮食情况等,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牛奶质量;集约化发展则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

单产水平的进步更是显著。以 2000 年为起点,当时中国奶牛年单产水平与美国同年相比,还不到其 1/3,差距十分悬殊。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到 2024 年,中国规模牧场单产已经成功达到美国水平,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奶业科研人员和从业者辛勤汗水的结晶。他们通过改良奶牛品种、优化饲料配方、改进养殖技术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挖掘奶牛的产奶潜力,使得单产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乳品质量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我国连续 17 年坚定不移地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并实现了抽检 “全覆盖”。严格的监测制度确保了每一批次的牛奶都经过细致检测,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牛奶成为了中国人最安全、最营养的食品之一。从奶源到加工再到销售终端,整个产业链都建立起了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品质保障。

以伊利为例,作为中国奶业的龙头企业,其在推动行业发展、提升牛奶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伊利牛奶在脂肪、蛋白质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上,全面达到了欧盟标准的要求,而在菌落总数、体细胞等关键指标的总体水平上,更是远远优于欧盟标准。其中,菌落总数作为客观反映牧场综合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的核心指标,欧盟对生牛乳中菌落总数限定为≤10 万 CFU/mL,而伊利牛奶的菌落总数平均值在 2023 年、2024 年连续两年实现远低于 1 万 CFU/mL,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这一成绩的取得,意味着伊利上百万头奶牛生活在如同 “五星级牧场” 般的优质环境中,年产出近千万吨高品质牛奶,为消费者带来了极致的品质体验。

再看蒙牛旗下的现代牧业,同样成绩斐然。2020 年,现代牧业已成为奶牛存栏量全球第一的领军者,其原奶品质更是赶超欧盟标准,成为我国规模化牧场精益养殖的标杆。如今,现代牧业的奶牛单产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绿色低碳及数智化水平持续引领行业潮流。蒙牛宁夏工厂作为行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成功获评世界经济论坛(WEF)“灯塔工厂”,成为中国乳业首家、全球液态奶首座灯塔工厂。这一系列成就,不仅彰显了蒙牛在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方面的领先地位,更代表了中国奶业在科技创新、品质提升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卓越成就。

尽管中国奶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奶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自 2022 年下半年起,奶价持续走低,给奶牛养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在奶业大会期间分享的数据显示,2023 年 – 2025 年,我国奶牛养殖业收入损失累计达 700 亿元,行业生鲜乳喷粉产生的亏损达 200 亿元。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奶业除依靠政府支持外,最终还是需要完善产业内部结构,实现供需平衡和奶价企稳回升。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奶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牛奶及乳制品的品质和营养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这将促使奶业企业进一步加大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推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多元化产品。例如,针对孕产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全年龄段人群,开发具有针对性营养配方的乳制品;针对不同地域人群的体质差异,量身定制专属的精准营养解决方案等。同时,在 “双碳” 目标的引领下,奶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优化养殖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等举措,实现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中国奶业已经成功跻身全球第一方阵,“国奶自信” 时代已然到来。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中国奶业不仅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为世界奶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相信中国奶业将继续秉持创新、品质、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国人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牛奶及乳制品,让 “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 的美好愿景得以持续实现。同时,也期待广大消费者能够更加了解和信任国产牛奶,共同见证中国奶业的蓬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你更倾向于选择国产奶还是进口奶呢?不妨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和体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