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 iPhone 17 系列发布会上,苹果为用户带来了诸多惊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全系标配的 Center Stage 前置摄像头功能。这一创新不仅让发布会现场掌声雷动,更成为了 iPhone 17 系列最具话题性的 “果味” 创新,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拍摄体验。

一、Center Stage:突破传统的拍摄体验
Center Stage 这一名称,容易与 Mac 及 iPad 上的同名功能混淆。在 Mac 和 iPad 上,开启该功能后,前置摄像头通过 AI 算法识别,使用户始终处于取景框中央。而 iPhone 17 上的全新 Center Stage 功能则更胜一筹,它不仅能自动追踪用户面部,还能自动改变相机画幅以适应取景框中的人物。
以往,iPhone 在检测到前置镜头前人物较多时,会自动开启超广角以容纳更多人脸。但 iPhone 17 的强大之处在于,即便纵向握持手机,画幅也能实现横向变换,且并非简单从竖画幅照片中裁出横图,而是能直接拍出画质无损的横版照片。同时,摄像头在检测到多张脸部时,会自动将竖画幅切换为横版,以容纳更多人。
起初,部分人对这一功能心存质疑,认为自拍需横向画幅时,手动将手机打横即可。但实际体验后会发现,该功能魅力十足。小红书上众多用户对其满怀期待,甚至希望该功能能够下放。原因很简单,平时横着握手机,摄像头偏向一边,画面和人物面部不够自然,纵向拍摄则可避免这一问题。例如,知名科技博主 MKBHD 对比发现,使用 Center Stage 拍摄的照片,效果明显更自然。
随着手机日益厚重、屏幕不断增大,横着抓手机愈发不便,单手操作快门困难,尤其是手小的用户。而 Center Stage 与 “相机控制” 按钮配合默契,“相机控制” 按钮位置偏下,竖屏使用方便,单手和横屏时易手抖,如今竖屏可拍横屏自拍,大拇指能轻松按动按钮。若该功能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将与美颜相机、SnapChat、Instagram 等自拍应用完美配合,还能解决当下直播的横竖屏切换难题。
这一 “反直觉” 的方案,体现了苹果在产品和智能交互方面的哲学思考:从让用户适应手机的物理限制,转变为手机主动改变以满足用户需求,这与我们对 AI 的期待不谋而合。对比 Google Pixel 10 的 “拍照指导” 功能,Google 通过 AI 给出拍摄步骤,让用户手动操作,而苹果的 Center Stage 则直接帮用户选好画幅,用户只需按下快门,二者理念差异显著,苹果的做法更为先进。
二、方形 CMOS:力大砖飞的创新之举
iPhone 17 能实现竖着拍出品质无损的横版照片,背后的功臣是其搭载的 “方形” CMOS 传感器。传统手机摄像头 CMOS 多为 4:3 的纵向矩形比例,这也是手机相机取景器的默认比例。在此比例下,横竖拍摄都能充分利用传感器 100% 的像素。但当用手机竖着拍横向照片时,画面只能裁切,且因比例问题,仅能用到传感器一小部分像素,导致照片清晰度大打折扣。
苹果为 iPhone 17 前置摄像头配备了一颗 2400 万像素的方形传感器。如此一来,无论竖着还是横着裁切,在常规 4:3 比例下都能以 1800 万像素出片,像素数比 iPhone 16 的 12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大幅提升。当然,这也意味着平时拍摄 4:3 比例自拍时,无法完全调用传感器的 2400 万像素。
方形 CMOS 的优势不仅在于实现 “竖拍横图”,其预留的传感器空间,还使 iPhone 17 的前置录像具备更稳定的防抖能力。此前,大疆 Osmo 360 全景相机也曾采用方形 CMOS,但二者技术路线截然不同。大疆 Osmo 360 是全景相机,实际成像是圆形,周边未使用区域浪费成本、增加功耗且影响体积,因此定制正方形一英寸传感器以匹配全景镜头圆形成像区域,属于 “量体裁衣”。而 iPhone 17 的方形 CMOS 则是 “力大砖飞”,在屏幕挖孔这寸土寸金的区域,塞入尺寸几乎比前代大一倍的传感器,虽画质提升仅 50%,却打破了自拍构图的限制。
这一技术创新迟迟未能登场,原因在于其与当前手机影像发展趋势存在诸多矛盾。对于热衷于在影像领域 “内卷” 的国产厂商而言,该技术限制了前置摄像头参数的极致堆砌,且更大体积的传感器与厂商减小屏幕打孔的趋势相悖。例如,荣耀首席影像工程师罗巍就指出了这一问题。此外,供应商通常仅提供 3:2 和 4:3 两种主流 CMOS 配置,只有苹果这样的头部厂商,才有定制特殊规格零部件并应用于走量产品的实力与勇气。
方形 CMOS 体现了苹果独特的创新思路。当行业普遍追求参数配置时,苹果却从用户体验痛点出发,基于需求进行创新,这无疑是一种具有 “苹果味” 的创新方式。
三、方形 CMOS 的应用拓展与未来展望
iPhone 17 的方形 CMOS 目前仅应用于前置摄像头,那么它能否在其他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呢?至少在传统智能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方面,由于后置摄像头受重视程度更高,对参数追求更为极致,方形 CMOS 难以被充分利用,且会浪费机身空间,因此不太可能被采用。此外,在当下视频时代,16:9 画幅比例逐渐流行,方形 CMOS 在这种细长画幅下会浪费更多像素。而且,我们早已习惯双手横向握持相机构图、按快门的操作逻辑,智能手机为满足用户需求,也会遵循这一传统摄影逻辑。
然而,跳出传统智能手机范畴,一些具有 “未来感” 的产品或许更适合方形 CMOS。例如折叠 iPhone,从 MacRumors 根据传闻制作的假想图来看,折叠 iPhone 合上时尺寸更方,使用外屏前置摄像头自拍时,横向抓握不便,此时方形 CMOS 就能实现横版竖版照片的自由拍摄。再如智能眼镜,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内部正在研发类似 Ray – Ban Meta 的智能眼镜,其主要亮点是配备摄像头,可进行第一人称拍照、录像。在这种场景下,能灵活调节画幅且画质一致的摄像头,将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iPhone 17 的方形 CMOS 虽看似是一种不够优雅的解决方案,但它切实解决了用户痛点,具有重要意义。它使设备和产品成为适应用户的有机体,避免强迫用户改变习惯。这种理念和技术探索有望成为一种通用方案,在智能手机之外的更多设备和场景中发挥更大效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也为未来科技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