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理念里,气血犹如人体的 “生命之河”,滋养着全身各个器官与组织,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一旦气血不足,这条 “生命之河” 便会干涸,引发身体诸多不适。步入白露节气,气候变幻带来养生新契机,若能把握时机调养气血,可使身体重焕生机,开启健康活力新篇章。

气血不足危害多
气血不足绝非小事,它如同身体的 “健康警报”,一旦拉响,诸多问题接踵而至。从常见症状说起,不少人时常感到疲惫乏力,仿佛身体被灌了铅,走几步路、做一点事就气喘吁吁,这是气血无法充分濡养肌肉所致;面色苍白或萎黄,失去了健康时的红润光泽,就像花朵缺水般黯淡无光,这是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的表现;还有头晕眼花,在起身、转头时尤为明显,眼前一阵发黑,这是脑部供血不足的信号,根源就在于气血亏虚。另外,手脚冰凉也是气血不足人群的 “常客”,由于气血难以抵达四肢末梢,致使手脚长期处于冰冷状态,哪怕在温暖的室内,也难以捂热。女性朋友还可能遭遇月经不调,月经量少、周期紊乱,严重时甚至闭经,这些都与气血不足密切相关,因为月经的正常来潮依赖于充足的气血。长期气血不足,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人体仿佛失去了坚固的 “防护盾”,极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袭,频繁感冒、生病,且患病后恢复时间长。由此可见,气血不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及时调养刻不容缓。
白露时节:调养气血黄金期
白露,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 9 月 7 – 9 日交节。此时,暑气渐消,寒气渐生,昼夜温差显著加大,清晨时分,草木上凝结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白露” 之名便由此而来。在这一节气,自然界的阳气开始迅速收敛,阴气逐渐旺盛,呈现出 “阳消阴长” 的态势。这种阴阳转换,使得人体的阴阳平衡变得尤为脆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失调。特别是对于体质偏寒或本身气血不足的人而言,身体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更高,更需悉心调养。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白露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缓,气血运行也相对缓慢,此时若能针对性地调养气血,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顺应季节变化,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足够的能量,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所以说,白露是调养气血的绝佳时期,把握好这一阶段,对全年的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调养气血有妙法
饮食进补:吃对食物补气血
阿胶,堪称补气血的 “明星食材”,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卓越功效,对于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血虚症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在秋日补气血时,可将阿胶与党参、黄芪等补气药材搭配使用,气血双补,效果更佳。例如,经典的阿胶黄芪口服液,就是将阿胶与黄芪巧妙配伍,通过补气来促进血液生成,使补气血的功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红枣,也是日常补气血的佳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氨基酸,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每天适量食用几颗红枣,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用来泡水、煮粥、煲汤,都能为身体补充气血。比如红枣桂圆粥,将红枣与桂圆、大米一起熬煮,既能补血,又能养心安神,特别适合气血不足且睡眠不好的人群。
此外,像猪肝、菠菜、黑芝麻等食物,同样是补气血的好选择。猪肝富含铁元素,能有效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菠菜含有丰富的铁和维生素,对补血有一定帮助;黑芝麻则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在日常饮食中,可将这些食物合理搭配,如菠菜猪肝汤,将菠菜与猪肝一起煮汤,营养丰富又美味,为身体补充气血提供充足的养分。
经络疏通:畅通气血运行路
人体经络如同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气血在其中运行不息。若经络受阻,气血便无法顺畅流通,就像道路拥堵会影响交通一样。因此,疏通经络对于调养气血至关重要。常见的疏通经络方法有按摩、艾灸、拔罐等。
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每天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 10 – 15 分钟,以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能促进脾胃运化,增强气血生成能力。
艾灸关元穴,可补肾培元、温阳固脱、通调冲任。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 3 寸。艾灸时,将艾条点燃,距离穴位皮肤 2 – 3 厘米,以皮肤感到温热但不灼痛为度,每次艾灸 15 – 20 分钟。艾灸关元穴能激发人体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对于气血不足且伴有虚寒症状的人尤为适宜。
拔罐则通过负压作用,使罐吸附在皮肤表面,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可选择在背部膀胱经等部位进行拔罐,一般留罐 10 – 15 分钟。不过,拔罐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烫伤皮肤,体质虚弱者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运动锻炼:动出好气色
适度的运动是调养气血的有效方式之一。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气血运行更加通畅,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摄氧能力,为身体各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达到补气血的目的。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连贯,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练习太极拳时,全身肌肉放松,呼吸深长均匀,能够促进气血在经络中运行,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同时还能调节身心,缓解压力,对气血不足的人非常有益。每周可练习 3 – 5 次,每次 30 – 60 分钟。
八段锦,是一套融合了中医经络学说和养生理念的健身功法。其动作舒展优美,每一式都针对不同的脏腑和经络进行锻炼,具有调理脾胃、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功效。练习八段锦时,配合呼吸,意守丹田,能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气血流通。每天练习 1 – 2 遍,长期坚持,可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
慢跑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在慢跑过程中,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心脏跳动加快,能够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慢跑时,速度不宜过快,以能够正常呼吸、说话为宜,每周可进行 3 – 4 次,每次持续 20 – 30 分钟。运动结束后,要注意做好拉伸放松,避免肌肉酸痛。
情绪调节:好心情助力气血足
情绪与气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和生成。因为肝主疏泄,能够调节气机,若肝气不舒,气机不畅,就会阻碍气血的流通。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调养气血至关重要。
学会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比如读书,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能让人忘却烦恼,放松身心;听音乐,优美的旋律能够舒缓紧张的神经,调节情绪;绘画则能让人尽情表达内心的情感,释放压力。还可以多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交流中获得情感支持,排解不良情绪。当心情愉悦时,肝气得以舒畅,气血运行也会更加顺畅,从而达到调养气血的目的。
白露养气血,细节不可忘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在调养气血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生活细节。首先是增减衣物,早晚气温较低,应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腹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腹部受寒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气血生成;背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受寒会导致阳气受损;足部是人体的 “第二心脏”,保暖不当会影响气血循环。所以,早晚出门可随身携带一件薄外套,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
其次,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和调养的重要时间,夜间睡眠时,身体的各项机能处于休息和恢复状态,有利于气血的生成和储存。应尽量早睡早起,每晚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为调养气血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注意饮食的均衡与规律。除了选择补气血的食物外,还要保证饮食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餐,减轻脾胃负担,促进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更好地生成气血。
白露时节,是调养气血的黄金时期。通过合理饮食、经络疏通、适度运动、情绪调节以及注意生活细节等多方面的综合调养,补足气血,让身体充满活力,以更加健康的状态迎接秋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