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忽悠了!这 6 种 “健康食物” 的营养真相大揭秘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一些食物的表象所迷惑。有些食物看似营养丰富,是养生的绝佳选择,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 6 种看似健康食物的真实面目,看看它们的营养到底怎么样。

果汁:营养打折,糖分飙升

很多人认为,喝果汁可以快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替代吃水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水果在榨汁过程中,会损失大量的膳食纤维。以苹果为例,榨汁后大约会损失近 80% 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对于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此外,果汁中的糖分释放速度快,血糖生成指数(GI)较高。一杯 250 毫升的橙汁,含糖量可达 20 克左右,这已接近《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版)》中建议成年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的上限。长期大量饮用果汁,很容易导致糖分摄入过量,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所以,果汁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水果,想要获取全面的营养,还是直接吃水果更好。

燕麦片:警惕添加剂

燕麦片富含 β- 葡聚糖等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有益,还能帮助控制血糖,因此备受青睐。但是,市面上的一些即食燕麦片,为了提升口感,添加了大量的糖和植脂末。美国心脏协会(AHA)研究发现,部分即食燕麦片产品,每 100 克中添加糖的含量超过 15 克。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植脂末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对健康也极为不利。所以,在选择燕麦片时,应仔细查看配料表,优先选择天然、无添加的燕麦片,每天食用约 40 克,这样能摄入大约 10 克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酸奶:注意糖分陷阱

酸奶通常被视为健康食品,但很多风味酸奶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若酸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很可能添加了大量糖。相关调查显示,部分风味酸奶每 100 克含糖量超过 15 克,远远超出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版)》的建议。过多的糖分会导致肥胖、龋齿等问题。相比之下,原味酸奶更为健康,我们可以适量添加新鲜水果来增加风味,这样既能获取酸奶中的优质蛋白质、钙等营养,又能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全麦面包:真假难辨

全麦面包被不少人当作健康主食,认为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然而,实际上很多标称 “全麦面包” 的产品并不正宗。英国饮食协会调查发现,市面上约 60% 号称全麦面包的产品,全麦粉含量连 50% 都不到。有些商家为了改善面包口感,添加了大量精制面粉、糖和油脂。真正的全麦面包应以全麦粉为主料,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每天全谷物的摄入量应在 50 – 150 克。这种面包含有丰富的 B 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用后易产生饱腹感,且能使碳水吸收变慢,对健康有益。在购买全麦面包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配料表,确保 “全麦粉” 排在前列,且没有过多的其他添加成分。

骨头汤:补钙效果差

人们常说 “吃啥补啥”,认为喝骨头汤可以补钙。但有研究表明,即使将骨头汤高压加热 2 小时,溶解在汤中的钙也非常少。普通熬煮的骨汤,钙含量更低,仅为牛奶的 1/21。而且,骨汤中脂肪、嘌呤和钠含量较高。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8 岁以上成人每天推荐的钙摄入量是 800 毫克。若想通过喝骨汤摄入足够的钙,每天至少要喝 80 碗(4 英寸碗,一碗约 200 克汤),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靠喝骨头汤补钙并不靠谱,还可能因摄入过多脂肪和嘌呤,增加肥胖和痛风的风险。想要补钙,牛奶、豆制品等是更好的选择。

果脯蜜饯:高糖高盐陷阱

许多人觉得果脯蜜饯由天然水果加工而成,酸甜可口,还能补充营养,是健康零食。但实际上,蜜饯产品大多含有较高的糖和盐,为了保持品相和香味,还可能添加着色剂和香精。别看蜜饯个头不大,但其重量几乎是由糖和盐 “撑起来” 的,热量也不低。例如,某款蜜饯每 100 克摄入的热量与 1 大碗米饭相当,同时还含有近 60 克糖和 2.2 克盐。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添加糖最多摄入 50 克,盐控制在 5 克以内,食用蜜饯很容易导致糖和盐摄入超标。此外,水果加工成蜜饯过程中,营养成分会大量损失,还可能存在重金属残留。因此,果脯蜜饯并非健康之选,应尽量少吃。

这些看似健康的食物,实际上营养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在选择食物时,我们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物的真实营养成分和配料。同时,要保持食物多样化,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摄入均衡的营养,真正做到健康饮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