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宇AI游戏《Whisper from the Stars》上线:英语口语练功神器,多邻国该紧张了?

在科技与游戏深度融合的当下,蔡浩宇首款AI游戏《Whisper from the Stars》正式上线,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游戏圈子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款游戏自放出PV到发布试玩,虽未引发大爆,但已吸引了不少关注,而它在完整版发布后,更是带来了独特的体验,甚至让人不禁感叹,最该为此感到紧张的可能是多邻国。

游戏初印象与上手体验

《Whisper from the Stars》目前仅支持英语版,这使得试玩过程对于英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编辑部派出了英语最好的留子同事来进行试玩,而这位同事在试玩后直言“好久没有讲这么多英语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款游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提升英语实力的有力工具。

游戏以一个明确的剧本为框架,讲述了一位名叫Stella的天体物理大二学生,在跟随调研团前往Gaia星球考察途中遭遇意外,搭乘飞行舱紧急降落到Gaia星球的故事。整个游戏几乎完全依靠对话来推进,玩家与Stella的交流方式要么是语音,要么是打字。在第一关,目标相对清晰,即逃出飞行舱,玩家能够较快地找到解决办法。然而,从第二关开始,自由发挥的成分大幅增加。走出飞行舱后,Stella对于下一步行动常常没有明确的想法,频繁地与玩家展开闲聊,这一设计既可以看作是游戏角色与玩家建立关系的重要步骤,同时也为游戏增添了更多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游戏角色与技术亮点

Stella这个角色的塑造颇具亮点。游戏模型的记忆能力较强,在大量的对话过程中,上下文的储存和记忆很少出现大的bug。如果玩家愿意分享更多的个人信息和喜好,Stella能够很好地记住这些内容,这极大地增强了玩家的代入感。此外,Stella的微表情丰富且灵动,尽管游戏角色只有上半身,但表情动态十分生动,能够很好地传达出她的情绪变化。声音情绪也十分饱满,尽管由于云游戏的缘故,声画存在不同步以及延迟程度不一的问题,但总体而言,这些小瑕疵并不会对整体的游戏体验造成太大的影响。

随着游戏的不断推进,玩家与Stella一同参与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件,体验感会逐步上升,同时还可以解锁不同的道具和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仿佛与Stella同呼吸共命运,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游戏结束,例如“信号丢失”的情况,回弹到菜单页面需要重新开始,这也解锁了死亡成就,增加了游戏的紧张感和挑战性。

游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然而,游戏也并非十全十美。越到后面,聊天的负担逐渐加重。无论是寻找闪烁的灯光、躲避红光还是走进山谷,大多是Stella单方面的行动。对话似乎存在一些关键词触发机制,但触发线条过长,有时还会显得有些僵硬。往往是由Stella发起一些宏大的聊天话题,如人生、未来、如何应对困难等,然后突然因为某个冷不丁的触发点,才得以继续任务。表面上说是可以自由对话,但实际上只能进行较为生硬的交流。玩家在游戏后期苦恼的不再是语言问题,而是面对Stella提出的各种与当前困境关联不大的话题,如“如果碰到星际宇航员第一个问题打算问什么”“如果自己只是一段代码会怎么想”等,玩家更希望Stella能够专注于解决当前的危机,而不是一味地进行闲聊。

AI游戏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事实上,利用大语言模型让游戏角色无限接近“活”起来的想法并非《Whisper from the Stars》首创。早在两年前,澳大利亚的工作室Replica Studios就推出了一款受《黑客帝国》启发的游戏,玩家通过麦克风与游戏中的角色互动,甚至有用户在非玩家角色(NPC)身上生成了超过100,000行对话,不过该游戏更多是作为技术测试,未进行大规模发行。英伟达也曾与初创公司Convai合作,在赛博拉面店中让AI人物能够自由展开对话,甚至还能“打破第四堵墙”与用户本人交流。索尼也有打算利用OpenAI的语音识别技术,重塑《地平线:西部禁域》,让角色可以自由对话。这些案例都表明,让AI主导对话的生成已经不算特别创新的想法,但目前的AI游戏仍面临诸多问题。

蔡浩宇对AI参与乃至主导游戏体验有着激进的想象,他放出狂言称“AIGC已经彻底改变了游戏开发。未来只有两种人制作游戏是有意义的。一种是前0.0001%的天才,通过组成精英团队,创造前所未有的东西;其他99%的业余爱好者,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想法,一时兴起创作游戏。而普通和专业的游戏开发者,不妨考虑转行”。虽然根据《GDC 2025游戏产业现状报告》的统计,三分之一的游戏开发者在使用生成式AI工具来简化游戏开发工作,但“简化”开发流程与让AI真正主导游戏体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目前,想要让AI在游戏中占据主要角色还面临诸多问题。《Whisper from the Stars》的玩家评价就反映出,游戏的背景设定和安排有时只能起到类似“背景音乐”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时候会破坏沉浸感,影响游戏体验。如果玩家只是想与AI闲聊,完全没有必要打开Steam并购买这款设定为星际探索的游戏。而且,游戏的AI响应在初期虽能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节奏偏慢、缺乏显著目标导向等问题逐渐浮现,玩家容易陷入“有话聊但无事做”的真空区。

游戏性与AI的边界

一款合格的游戏需要遵循基本法,具备游戏性,而这恰恰是目前AI难以完全插手的领域。AI在原型构思阶段确实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能够极大地缩短“构思→试错”的过程,帮助多人立项时发散思维且不掉队。然而,真正将游戏落地,还需要回归到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AI的出品不仅要在表面上挑不出问题,还需要保证玩家路径多样性、互动逻辑合理性、地图节奏和可玩性等方面都做到严丝合缝。

即便是像Naughty Dog、CD Projekt RED等知名大厂,也认为将AI直接用于地图与关卡模块是不现实的。这类工具更多地是在概念验证阶段发挥作用,而非生产使用阶段。行业的实际态度仍然是“AI工具能辅助草图绘制,但创意设计仍靠人”。《赛博朋克2077》的开发商CD Projekt Red的品牌内容战略负责人(代理)Patrick Mills就曾表示,“有人说人工智能能够打造夜之城,但我认为,我们距离这个目标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Whisper from the Stars》作为蔡浩宇首款AI游戏,为我们展示了AI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潜力和目前面临的挑战。它或许在提升英语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多邻国可能真的需要关注这款游戏带来的竞争压力。但要想让AI游戏真正走向成熟,还需要开发者在AI技术与游戏性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充分发挥人类的创意和AI的优势,为玩家带来更加精彩的游戏体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