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连环施压,库克无奈 “大出血”?7000 亿背后的美式生意经

iPhone 17 尚未揭开神秘面纱,围绕苹果的另一重磅消息却已在国际商业舞台上掀起惊涛骇浪。8 月 7 日,苹果公司高调官宣一项堪称 “豪掷千金” 的计划 —— 未来四年内,将在美国本土砸下 6000 亿美元用于各项建设,同时额外掏出 1000 亿美元启动 “美国制造计划”(American Manufacturing Program,AMP)。这一消息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引发轩然大波,苹果股价应声上扬。毕竟,放眼全球,市值破万亿的公司都屈指可数,7000 亿美元的规模,几乎能与沃尔玛这样的商业巨擘相媲美,美国制造业似乎也因此迎来了久违的曙光,一片 “万物竞发” 的繁荣景象跃然眼前。

但冷静下来细究,疑问随之而来。苹果总市值不过三万亿,这一下子掏出两三成资金,库克难道真的 “疯了”?即便这笔钱分四年支出,每年 1750 亿美元的数额,也远超苹果一年的净利润(约 1000 亿),近乎占到总营收的一半。在商言商,以精明著称的库克怎会做这种 “赔本买卖”?深入探究后会发现,这背后暗藏玄机,实则是库克与特朗普之间一场精心谋划的 “交易”,苹果不仅没吃大亏,反而在这场博弈中实现了多重 “胜利”。

从本质上讲,这笔巨额资金可视为苹果交给特朗普的 “保护费”,在当下复杂的全球贸易局势下,这也算是一种商业 “常规操作”。特朗普执政以来,贸易战硝烟弥漫,全球经济格局深受影响。而苹果,作为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自然也难以置身事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事件背后还牵扯到东方大国以及印度。近年来,苹果为分散风险,不再将生产 “鸡蛋” 放在一个篮子里,加速在亚洲其他国家布局,印度和越南成为重点目标。到 2025 年 7 月底,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传来:印度历史性地超越中国,成为向美国出口 iPhone 的最大来源国。今年上半年,印度组装的智能手机占美国进口总量的 44%,其中 iPhone 出口量更是同比暴增 240%,且 78% 都流向了美国市场,库克也亲口证实,如今大多数在美国销售的 iPhone 都产自印度。

就在苹果为找到新的生产基地暗自庆幸时,特朗普突然出招,推行全球制裁政策,让印度猝不及防。美国对印度产品征收的关税迅速飙升至 50%,这对苹果而言,无疑是一记沉重打击。一旦关税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美国市场上的 iPhone 价格必将大幅上涨,严重影响产品竞争力。尽管苹果联合其他公司积极游说,为印度制造的 iPhone 争取到了暂时的关税豁免,但这种豁免犹如 “空中楼阁”,随时可能消失。特朗普与马斯克去年底还是亲密伙伴,如今却已反目成仇,美国政治局势变幻莫测,豁免权的稳定性实在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库克不得不 “大出血”,掏出 7000 亿美元作为投名状,期望在全球关税战的惊涛骇浪中,为苹果争取一些特殊待遇。这笔钱虽数额巨大,但从商业战略角度看,或许能为苹果换来更稳定的全球供应链环境,保障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英伟达的黄仁勋近期也采取了类似策略。为了继续向美国市场销售 H20 产品,黄仁勋不仅言辞上对特朗普政府 “高情商发言”,表达合作意愿,还与特朗普达成协议,同意抽取 15% 的利润作为 “代价”,才得以让产品继续在美国市场流通。此外,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为响应美国制造的号召,也纷纷掏出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美元用于美国本土建设。英特尔前些日子也因类似问题被 “敲打”。由此可见,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压力下,众多企业都在通过资金投入来换取政策上的通融,苹果此举并非个例。

不过,倘若苹果真的要实打实掏出 7000 亿美元,那财务压力着实巨大。但实际上,这笔看似天文数字的资金,其中暗藏诸多 “水分”,充满了 “语言艺术”。以 AMP 计划为例,该计划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供应商采购与合作投资,涉及的供应商如生产玻璃的康宁、芯片领域的博通(Broadcom)、德州仪器(TI),以及环球晶圆(GlobalWafers America)、半导体企业 Applied Materials 等,皆是苹果的长期合作伙伴。这些采购本就是苹果维持日常运营所必需的,如今却被巧妙地 “打包” 进这 7000 亿 “投资” 之中。再看 iCloud、App Store 等服务的数据中心建设,苹果每年都会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此次也被纳入 7000 亿的总盘子。甚至苹果自身的研发投入、开设新专卖店、扩建办公园区等常规支出,都被算在这笔投资里。只要是在美国境内的投入,似乎都能成为这 7000 亿的一部分。

事实上,苹果并非首次采用这种 “投资策略”。早在 2018 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贸易摩擦刚刚拉开帷幕,苹果就迅速做出反应,宣布未来五年内向美国投资 3500 亿美元,承诺创造 2 万个就业岗位,并扩大与美国本土供应商的合作。到了 2021 年拜登执政时期,苹果再次加码,将五年内的投资额提高到 4300 亿美元,就业岗位承诺数量依旧是 2 万个,还表示要将投资重点放在 5G、芯片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如今看来,苹果在应对政府政策压力方面,早已轻车熟路,每次政府施压,苹果就抛出一笔巨额投资计划,以此换取政策上的宽松。此次的 7000 亿,不过是历史的再次重演,随着全球贸易局势的日益复杂,赌注不断加大,“保护费” 自然也水涨船高。

国外分析师估算,参考苹果以往的投资承诺模式,真正超出常规运营的 “新增” 现金投入,通常仅占总额的 15% 到 25% 左右。照此计算,苹果此次因这项计划实际新增的现金支出可能也就百来亿美元。但倘若失去关税豁免,按照美国对中国 140%、对印度 50% 的关税标准,苹果每年可能损失 15% 的利润,换算下来将近 200 亿美元。如此一对比,就会发现苹果这笔 “买卖” 做得相当精明。

特朗普难道看不出其中的 “门道” 吗?其实,他心里或许一清二楚,但却没有必要拆穿,因为这一事件达成了 “三赢” 局面。对于特朗普而言,7000 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无疑是其 “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口号的有力注脚。一声令下,硅谷巨头就为美国经济注入如此巨额资金,彰显了其强大的领导力和对美国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在政治层面无疑是一场重大胜利。从美国经济角度看,尽管 7000 亿投资存在一定水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能为美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苹果承诺创造 45 万个),尤其是在像肯塔基这样的摇摆州,就业机会的增加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政治红利,对稳定地方经济和选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苹果公司,这无疑是一次 “花小钱办大事” 的经典案例。每年花费几百亿美元,就能在全球关税战的复杂局势中,维护自身全球供应链的稳定,确保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顺畅流通,继续巩固其商业帝国的地位,可谓 “小亏大赚”。

表面上看,特朗普与苹果之间似乎剑拔弩张,但实际上,双方通过这场精心策划的 “交易”,都实现了各自的目标。特朗普收获了政治资本,库克保住了苹果的商业版图,美国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振。这一事件深刻展现了顶级商业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像苹果这样的顶尖企业,不仅要精通赚钱之道,更要深谙 “交钱” 的艺术,通过巧妙的策略权衡,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中寻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