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吗?很多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可能正悄悄给我们的健康埋下隐患,不少疾病甚至就是 “吃” 出来的。

糖尿病:大米白面吃太多
截止 2021 年,全球共有 5 亿人患上糖尿病,而不恰当饮食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研究显示,新增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约 70% 都与不健康饮食结构有关。主要问题包括粗粮摄入不足,精制谷物、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腊肉、罐头)又摄入太多。简单来说,就是吃得太多,太精细了!像大米、白面等精细主食都属于高 GI (升糖指数) 食物,也就是消化吸收速度快,餐后血糖升得高、升得快。长期吃高 GI 的食物,尤其是三正餐外加餐,不注重控制能量与食物搭配,会让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持续增加,造成胰岛 β 细胞损伤,产生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增加 2 型糖尿病患病的风险。
高尿酸 / 痛风:动物内脏、海鲜和含糖饮料摄入太多
高尿酸目前已经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之外的 “第四高”,而影响尿酸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遗传和饮食。短时间大量的高嘌呤饮食的摄入,会增加血尿酸水平。那么高嘌呤食物包含哪些呢?动物内脏、浓汤、带壳海鲜等都属于此类食物。我们把这些食物吃进肚子后,丰富的嘌呤就会被氧化,变成尿酸。如果你经常胡吃海喝,饮水不足,蔬菜不吃,又久坐不爱运动,体内尿酸堆积过多,无处排遣的它们就会顺着血液走,达到溶解饱和度变成盐结晶,堆积在踝关节、膝关节处,再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甚至诱发痛风的发作。此外,含糖饮料(包括可乐、果汁,含糖茶饮料等)、各种酒也是增加痛风风险的 “幕后黑手”。
肛肠疾病:荤素比例不当,水果吃太少
“菊花残,满地伤”,不少令人尴尬的肛肠疾病,也同样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长期饮水不足、荤素比例不当、水果吃得太少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造成饮食不均衡,都有可能导致大便干结、肠道黏膜受损。当大脑打算发出 “排便” 的指令时,“菊部” 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如临大敌的恐慌感。长此以往,间接造成痔疮发作。有调查发现,经常摄入高脂肪的肉类、辛辣食物的人,患肛肠疾病概率也更高。
结直肠癌:红肉、加工肉吃太多
结直肠癌也被称为 “富贵癌”,通常发达地区患病人数较多。这和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食物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大量食用红肉、加工肉,这两种食物分别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 2A 类致癌物(可能致癌)和 1 类致癌物(明确致癌)。红肉包括牛羊肉等,而加工肉则指的是经过盐渍、发酵或方法加工过的肉类或内脏,比如香肠、腊肉、熏肉、咸鱼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现每天食用 50 克加工肉类(大约和手掌一样大),患上结直肠癌的风险将增加 18%,吃得越多,患病风险就越大。
食道癌:吃得太烫
除了食材选择有讲究,我们吃的方式不对,也同样对身体有害。想想生活中,茶要趁热冲、饭要趁热吃、汤要趁热喝。但烫的食物却是实打实的致癌物。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清单,超过 65°C 的热食被列为 2A 类致癌物。吃得太烫、太辣会灼伤食管黏膜,不断刺激会引起食管粘膜增生、变异,引发癌变。
那么,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推荐,我们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合理搭配。各层人数所示的是每类食物在一天中的摄入量,具体如下:
谷类食物 200-300 克,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克,薯类 50-100 克;蔬菜类不少于 300 克,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水果类 200-350 克;动物性食物 120-200 克,每周至少 2 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奶及奶制品 300-500 克,大豆及坚果类 25-35 克;烹饪油 25-30 克,食盐不超过 5 克。
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也有讲究,可按照 3:4:3 的比例,即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 25%-30%,午餐占 30%-40%、晚餐占 30%-35%。
吃,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从现在开始,调整饮食习惯,愿我们都能吃得健康,活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