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 “鼠尿病” 突袭:23 岁青年憾逝敲响健康警钟

2025 年 7 月,马来西亚一则噩耗传来,23 岁的莫哈末・依克马,生命在短短 4 天内被无情夺走,罪魁祸首竟是看似不起眼的 “鼠尿病”,而祸根或源于一罐未清洗的罐装饮料。

本月中旬,热爱户外的依克马与友人踏上登山之旅。山间,或许为了解渴,他随手拿起一罐饮料,未作任何清洁便一饮而尽。当时的他,怎会想到,这一日常举动,正悄然为自己埋下死亡伏笔。15 日,依克马毫无征兆地出现腹泻、呕吐症状。起初,他以为只是肠胃小恙,前往私人诊所就诊,医生简单诊断后,开了发烧药和止痛药。然而,病魔并未就此放过他,病情如脱缰野马,迅速恶化。17 日,室友惊觉依克马状态极差,紧急将其送往诊所,随后转至马六甲中央医院。途中,坚强的依克马还安慰家人 “我还可以撑”,可这份坚强没能敌过病魔的凶猛,抵达医院后不久,他便陷入昏迷,当晚,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

经医生确诊,依克马死于钩端螺旋体病,也就是俗称的 “鼠尿病”。短短 4 天,这种可怕的疾病如同一头猛兽,将他的肾脏、肺部、神经系统和心脏严重破坏。在生命消逝的背后,鼠尿病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它由老鼠或森林动物携带的病原体引起,常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或土壤传播。老鼠等动物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钩端螺旋体,这些病原体一旦污染水源、土壤,人类接触后便极易中招,饮用被污染的饮料便是途径之一。在马来西亚,鼠尿病并非首次逞凶。回溯 2010 年,一场疫情在短短 10 天内,残忍地夺走 10 条鲜活生命。一名 17 岁少年在瀑布嬉水后染病离世,还有一位 30 岁的卫生局医务人员,野餐后也不幸被鼠尿病夺命。

马来西亚卫生部多次向公众发出防范鼠尿病的郑重提醒。雨后,森林、瀑布、湖泊等区域,因存在污水污泥,成为高风险地带,尤其是身上有伤口者,更应远离,避免病原体趁虚而入。若在森林活动或露营后身体抱恙,务必详细向医生报告暴露史。鼠尿病早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易被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早期发现并及时用药,是对抗鼠尿病的关键所在。

从医学角度看,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在全球广泛分布,也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其典型症状除了依克马出现的腹泻、呕吐,还包括高热、头痛、眼结膜充血、小腿痛、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黄疸、肾功能不全和出血倾向,严重肺出血更是重症钩端螺旋体病的重要表现,致死率高达 50% – 70%。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2024 年我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为 459 例,虽无死亡病例,但每一个病例背后,都是健康的巨大威胁。

生活中,预防鼠尿病,需从细节做起。暴雨天气,若非必要,尽量减少外出,不得不外出时,避免接触可能受污染的积水;进行田间劳作、水上作业等活动,提前做好防护,穿上防水靴、戴上手套;不去不明水质的水域游泳。对于家养动物,定期疫苗接种和体检不可少,同时保持其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与野生动物,尤其是老鼠的接触。此外,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接触可能受污染物品或动物之后。对于罐装饮料等食品,饮用、食用前务必仔细清洁,杜绝病从口入。

莫哈末・依克马的悲剧,为所有人敲响了健康警钟。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就会给疾病可乘之机。关注生活细节,重视疾病预防,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莫让类似的悲剧再度上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