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 CEO 李想日前回顾了其参加央视《对话》栏目的经历与感悟,分享了诸多创业干货与对汽车行业的深刻见解。从早期成功打造泡泡网、汽车之家,到如今引领理想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李想的创业之路堪称传奇,而此次他在《对话》中的总结,更是为众多创业者和行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经验。

李想首先回应了其在节目中发脾气的著名事件。他表示,当年在节目中那句 “听我讲完” 背后,是因为有选手弄虚作假,而节目组的剪辑导致事件被断章取义。同时,他也坦诚自己在平时遇到逻辑不通、得过且过以及违背公司价值观的情况时,脾气也会不好。但他认为,团队中敢于争吵是好事,尤其是在产品会上,激烈的讨论反而能让真正的用户需求和价值得以凸显,这体现了他对产品质量和团队价值观的高度重视。
在谈及创业伙伴时,李想对极飞科技的彭斌和银河通用的王鹤赞赏有加。彭斌创业 18 年专注农业无人机领域,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份坚持让李想深感难得;而 90 后的王鹤,一边在北大授课,一边将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其魄力也令人钦佩。李想指出,无论是 80 后还是 90 后,AI 时代的创业者都在以 AI 技术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展现了新时代创业者的担当与创新精神。
关于与同行的交流,李想提到,他与雷军、李斌、何小鹏等业内人士即便观点冲突,也会坦诚相待。他还透露,曾建议雷军 “小米车要想成功,必须 all in”,而小米汽车后续的成功也证明了雷军在硬件能力上的卓越之处,体现了李想对行业竞争的开放心态和对优秀同行的认可,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创业者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在创业心得方面,李想强调创业并非紧绷着硬熬,而是要学会抓重点。他分享了自己的时间分配 “631 原则”,即 60% 的时间用于组织建设,30% 用于产品评审,10% 用于学习 AI 相关新知识。这种合理的时间安排,既注重了企业的内部建设和产品质量把控,又紧跟时代潮流,体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高效管理与前瞻眼光。他还笑称自己如今能做到一天手机不响,展现出一种从容松弛的创业心态。
对于产品设计,李想以理想 MEGA 为例,回应了 “做产品外观是否要优先考虑” 的问题。他表示,理想 MEGA 刚上市时遭受黑水军攻击,但如今已成为 50 万以上 MPV 销量第一,以此证明只要是目标用户喜欢的设计,就是成功的设计,凸显了李想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即产品设计应围绕用户需求展开,而非单纯追求外观的华丽或迎合市场的短期潮流。
在汽车技术路线选择上,李想讲述了理想汽车从增程到纯电的发展历程。当年面对投资人 “做纯电才给投钱” 的要求,理想汽车依然坚持将解决用户续航焦虑放在首位,选择了增程路线,体现了其为用户造车的初心。而如今,理想汽车不仅成功布局纯电领域,还凭借 5C 纯电车和大量的高速及城市超充站,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难题。即将上市的理想 i8 和理想 i6,1 分钟就能充 500 公里,充电体验已达燃油车水平,展示了理想汽车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强大实力。
展望未来,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将专注于在硬件终端做出像 iPhone 那样颠覆性的产品。他更将理想汽车定义为空间机器人企业,而非传统的汽车企业,这一独特的定位彰显了李想对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胆设想与创新思维,预示着理想汽车将在智能化、多元化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为用户带来更多超越传统汽车概念的产品与服务。
李想此次对央视《对话》的总结,涵盖了创业心态、团队管理、产品理念、技术路线等多个方面,不仅是其个人创业经验的精华浓缩,也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乃至创业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让人们对理想汽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期待,也为众多创业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