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家由中国药企百济神州孵化、总部位于美国的AI医疗初创公司Pi Health,在印度海得拉巴建成了一家拥有30张床位的肿瘤医院,通过AI技术加速抗癌药临床试验。该医院已参与8项国际试验,其中一款头颈部和肺癌药物从患者入组到获批仅用7个月,效率提升超50%。目前,Pi Health的软件已在美国、印度、巴西等17个国家的肿瘤中心上线,全球药企如百济神州、爵士制药等正与其展开深度合作。
一、AI+真实医院:破解临床试验“卡脖子”难题
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的“死亡之谷”。美国FDA数据显示,新药研发平均耗时10年,其中临床试验占比超60%,而患者招募难、数据合规成本高是主要瓶颈。美国仅8%的癌症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导致药物对不同人群的效果难以验证。
Pi Health的解决方案是**“AI软件+实体医院”双轨模式**:
- AI平台:整合临床试验全流程数据,自动检查错误、生成合规文件,减少人工干预;
- 印度医院:作为“试验场”验证技术,尤其针对发展中国家患者未被充分覆盖的痛点。
“我们绕过了传统医院的低效流程,用AI和可控环境加速试验。”Pi Health联合创始人杰夫·金(前FDA官员)表示。
二、印度医院的“闪电战”:7个月获批背后的秘密
2023年9月,Pi Health在海得拉巴建成一家配备CT、MRI的现代化肿瘤医院。尽管疫情期间设备运输延误(如CT扫描仪需用起重机吊运至四楼),团队仍坚持按期开业。
关键成果:
- 替雷利珠单抗试验:首位印度患者入组后仅7个月即获批,远快于传统流程(通常需1-2年);
- 成本节约:通过AI减少50%以上的数据处理时间,降低试验费用;
- 患者覆盖:印度人口占全球20%,但此前仅承办不到2%的肿瘤试验,Pi Health填补了这一空白。
“印度基础设施薄弱,但患者需求巨大。我们的医院成了连接全球药企和患者的桥梁。”首席运营官鲍比·雷迪(前麻省总医院医生)称。
三、从百济神州内部项目到独立独角兽
Pi Health的诞生源于一次“内部创业”:
- 2019年:金和雷迪在百济神州提出AI辅助临床试验的想法,获公司支持;
- 2024年3月:技术成熟后剥离为独立公司,完成3000万美元融资(AlleyCorp领投),百济神州保留40%股份;
- 估值:已达1亿美元,签约合同金额超7000万美元。
百济神州CEO欧雷强(John Oyler)评价:“他们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效率问题。”
四、全球扩张:从肿瘤到精神病学,社区诊所也能做试验
Pi Health正将业务拓展至免疫学、精神病学等领域,并与美国新泽西州的社区诊所合作。过去,这类小型机构因合规能力不足无法参与试验,现在通过Pi Health的软件,仅需1名患者即可启动研究。
“我们的目标是让临床试验像智能手机应用一样普及。”金透露,软件已进入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未来或与更多跨国药企合作。
五、行业影响:AI能否颠覆1000亿美元新药研发市场?
Citeline数据显示,全球在研药物数量从2010年的9737种增至2024年的23875种,但临床试验效率停滞不前。Pi Health的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 对药企:缩短上市时间=更快盈利;
- 对患者:增加试验机会,尤其是罕见病患者;
- 对监管:AI生成的标准化数据可提升审批透明度。
风投机构General Catalyst合伙人评价:“他们证明了‘自建医院+AI’不是疯狂想法,而是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结语
Pi Health的故事折射出中国药企全球化的新路径——通过技术输出而非单纯产品贸易。随着更多国家加入合作,这场由AI驱动的临床试验革命或将重塑全球医药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