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深夜辟谣”高考288分剧本带货”事件:成绩属实但无直播带货行为 平台将持续监测

事件背景:一场引发全网热议的”高考成绩”视频
6月25日凌晨至上午,一段”女孩高考288分全家欢呼”的视频在抖音迅速走红。视频中,女孩母亲激动地展示女儿的高考成绩单,全家欢呼的场景引发大量网友共鸣。当天下午,女孩个人账号自曝为事件当事人,并开启直播分享感受。然而,随着热度攀升,部分网友质疑该事件为剧本炒作,目的是为后续直播带货铺路。

抖音官方回应:成绩真实但无商业化行为
7月2日晚间,抖音黑板报官方微博发布详细调查结果:

  1. 成绩属实:平台核查了女孩母亲提供的高考成绩查询录屏及准考证,确认288分成绩真实有效。
  2. 无直播带货证据
    • 当事人母亲账号自2022年起持续发布探店内容,非热点事件后蹭热发布。6月25日热点期间仅发布一条探店视频(后下架),未进行直播带货或索取打赏。
    • 当事人女孩账号注册于6月17日,此前无开播记录,热点事件后未发布商业化内容。
  3. 不实信息澄清:网传”注册多个账号直播””两天带货19.9万销量”均被证实为谣言。

平台治理措施:持续监测与规则完善
抖音表示,已对事件相关账号保持观察,并依据《抖音社区自律公约》对不实信息进行治理。由于部分信息超出平台核实范围(如线下商业行为),抖音称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研判。

舆论争议:真实情感还是流量剧本?
尽管平台辟谣,事件仍引发两极讨论:

  • 支持方认为,成绩真实且无直接带货证据,网友质疑是对普通家庭的过度审视。
  • 反对方指出,账号此前发布大量探店视频,热点事件后迅速删除内容,存在”蹭流量”嫌疑。

行业反思:短视频平台如何平衡流量与真实性?
此次事件折射出短视频生态的普遍矛盾:

  1. 情感营销边界:家庭真实故事与商业变现的模糊地带,易引发”剧本”猜测。
  2. 平台监管难点:跨平台商业行为(如关联账号带货)增加了核查难度。
  3. 公众认知差异:部分网友对”低分家庭狂欢”的猎奇心理,反向助推了阴谋论传播。

专家建议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伦理研究者李明指出:”平台需建立更透明的热点事件核查机制,同时用户应警惕’非黑即白’的判断。即便无直接带货,情感内容的商业化潜力本身也是行业常态。”

最新进展
截至发稿,当事人账号历史内容已不可见,但母亲账号仍保留部分探店视频。抖音表示将持续关注事件发展,必要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结语
这场争议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走红经历,更暴露了短视频时代”真实与表演”的永恒命题。在流量与真实的博弈中,平台、用户与监管方的多方协作或将成为未来关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