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冰箱可谓是我们储存食物的得力助手,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然而,近日贵州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经历,却让大家对冰箱有了新的认识,冰箱竟也可能成为 “危险分子”。

该网友家中的冰箱毫无征兆地突然爆炸,单侧冰箱门直接脱落砸在地上,冰箱内的物品被炸得四处散落,屋内一片狼藉,犹如经历了一场小型灾难现场。令人庆幸的是,此次爆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后,网友回忆起事件经过,懊悔不已,原来是自己将购买鲜货后剩余的干冰,放入矿泉水瓶后存进了冰箱,最终引发了这场 “冰箱爆炸案”。
或许有人会好奇,干冰看起来平平无奇,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消防人员对此做出了解释。干冰并非我们平常认知中的冰,它其实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环境下,干冰极易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当把干冰放置在密闭容器中,随着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产生,容器内的压力会持续升高,一旦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爆炸便一触即发。
不仅如此,干冰的温度极低,可达零下 78.5℃。如果徒手直接接触干冰,皮肤的热量会迅速被干冰吸收,导致皮肤组织冻伤,就像被极度寒冷的 “牙齿” 咬了一口。曾经就有实验用猪肉模拟人体皮肤接触干冰,短时间内猪肉表面就出现了明显冻伤痕迹,足以可见干冰的 “冷酷威力”。
干冰放入冰箱后,冰箱内部相对封闭的环境以及远高于干冰升华温度(冰箱冷冻层一般为 – 18℃左右)的条件,使得干冰会快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随着气体的不断积聚,冰箱内部压力持续增大,最终冲破冰箱的 “防线”,引发爆炸。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网友家的冰箱会遭受如此 “重创”。
干冰的 “危险行为” 让我们对其有了警惕,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物品如果错误地放置在冰箱中,同样可能带来爆炸风险,成为隐藏在冰箱里的 “定时炸弹”。
先来说说百香果、杨梅汁、杨枝甘露这类饮品。以百香果汁为例,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绝佳的 “温床”。即便将百香果汁放入冰箱冷藏,一些耐寒的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依旧能够在低温环境下缓慢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会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倘若百香果汁被装在密封容器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就会在容器内越积越多,当容器承受不住压力时,爆炸便会发生。与之类似,杨梅汁、杨枝甘露等饮品,在密封状态下储存于冰箱,同样存在因微生物发酵产气而引发爆炸的可能。
可乐、啤酒等带气饮料,也不能随意放进冰箱冷冻室。这类饮料本身就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当被放入冰箱冷冻室后,低温会使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降低,原本溶解在液体里的二氧化碳纷纷 “逃离” 出来。而且,液体在冷冻过程中会结冰膨胀,进一步加剧了气体的释放。此时,如果饮料瓶是密封的,那么它就如同一个不断被充气的气球,内部压力不断升高。一旦受到温度波动或者拿取时的晃动等因素影响,爆炸的风险便会陡然增加,曾经就有不少人因将可乐等带气饮料放入冷冻室,取出时发生爆炸而受伤。
自制辣椒酱、果酒这类发酵食品,在冰箱中也并非绝对安全。即使处于低温环境,它们的发酵过程也不会完全停止。在缓慢发酵的过程中,依然会持续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如果盛装它们的容器密封性良好,随着气体的逐渐积累,容器内压力上升,也可能引发爆炸。
面对这些可能在冰箱里引发爆炸的物品,我们该如何防范呢?对于干冰,绝对不要将其放入冰箱等密闭空间储存。如果有剩余干冰,可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空旷区域,让其自然升华。对于百香果汁等自制饮品,尽量现做现喝,如果喝不完,不要使用完全密封的容器存放,可选择带有透气孔的容器,或者在储存时不要将盖子拧得太紧。可乐、啤酒等带气饮料,只可冷藏,切不可放入冷冻室。自制辣椒酱、果酒等发酵食品,在储存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容器,若使用密封容器,可定期打开盖子放气,以降低爆炸风险。
冰箱虽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各类物品的特性,正确储存,切不可掉以轻心,让冰箱真正成为食物的 “安全港湾”,而非危险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