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衰老有迹可循,科学干预可延缓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的身体如同渐渐磨损的机器,大脑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变化悄然发生,而这些变化往往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大脑组织的逐渐流失,即脑萎缩,最早可能在 30 多岁时就已开始。而到了 40 岁以后,大脑体积平均每十年会减少约 5%,67 岁时,大脑的衰老速度达到顶峰,之后到 90 岁时趋于平稳。一旦脑萎缩发生,往往会波及大脑的关键区域,如负责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前额叶皮层,以及掌管记忆与空间导航的海马体。当你想不起刚才对话里的细节,或是翻遍全屋都找不到钥匙时,其实就是这些脑区功能在衰退的信号。

脑萎缩的背后有多个 “推手”。首先,神经元与大脑中名为突触的特殊连接结构不断流失,导致大脑的信息传递和处理能力下降。其次,大脑可塑性逐渐下降,使得大脑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变弱。此外,随年龄增长,神经递质的生成量与效率双双下滑,比如多巴胺、血清素,还有对记忆与肌肉运动至关重要的乙酰胆碱,这些神经递质一减少,思维的敏锐度自然会跟着打折扣。

然而,面对大脑衰老,我们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科学家们发现,对抗年龄相关性认知衰退的 “解药” 是神经可塑性,即大脑一辈子都具备的 “自我改造” 能力。当我们学习新东西时,就是在给大脑 “添砖加瓦”,新的神经元、新的神经通路会慢慢建立起来。这种 “自我改造” 能力,正是 “认知储备” 的核心。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大脑的神经可塑性,搭建起强大的认知储备呢?答案是参与各种能让大脑 “动起来”、接受挑战的活动。学习新技能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比如学习一项新运动、练绘画、学烹饪、尝试写作、入门编程、学跳舞,或是掌握一门新语言等。而在众多新技能中,学习乐器可谓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种。

演奏乐器时,几乎所有脑区都会被调动起来,而且脑区之间的沟通会变得更紧密。它还需要双手协调,会同时激活多个脑结构,如负责听觉的脑区、负责识谱的脑区,还有协调手和手指运动的脑区,这些激活又会进一步强化胼胝体的作用,让大脑左右半球的 “沟通” 更加顺畅。2022 年,《衰老神经科学前沿》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接受了六个月钢琴训练的老年人,其大脑中与记忆、语言相关区域的结构连接性有了明显改善。还有其他研究证明,人到晚年学乐器,不仅能提升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甚至能让大脑体积 “逆势增长”。

除了学习乐器,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可以延缓大脑衰老。比如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大脑的供氧能力。合理的饮食也至关重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坚果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能够为大脑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另外,保持社交活动可以刺激大脑,增强认知能力,所以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工作等。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必不可少,每晚保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大脑恢复和修复。同时,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疾病会对大脑健康造成影响。

大脑衰老虽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延缓大脑衰老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大脑健康,为大脑 “加油充电”,让它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保持活力,陪伴我们走过漫长的人生旅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