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再谈 “遥遥领先”:做到了才会说

近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在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中,再次谈及备受关注的 “遥遥领先” 话题。他的回应,不仅揭示了华为内部对待技术与市场领先地位的严谨态度,也折射出华为在经历制裁困境后,对于 “领先” 二字更为深刻的理解。

余承东表示,“遥遥领先” 这类表述,自己其实提及甚少。在过去十几年负责华为终端业务的过程中,只有当华为产品在某一领域取得极为显著的领先成绩时,他才会偶尔使用这个词汇。这背后,是华为长期秉持的务实作风 —— 不轻易宣扬,而是以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和市场表现作为支撑。

回顾华为过去的发展,制裁的六年多时间无疑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余承东透露,制裁前,华为手机业务极为辉煌,年发货量可达 2.4 亿至 2.5 亿台,月发货量最低也有两千多万台,高峰时一个月能达到 3000 多万台。然而,制裁之后,华为手机业务遭受重创,年发货量锐减至两千多万台,甚至不及制裁前一个月的发货量。这段艰难时期,华为不仅要应对供应链受阻、技术封锁等难题,还要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维持自身的技术研发与市场竞争力。

随着华为逐步突破技术封锁,重返市场,“遥遥领先” 一词逐渐成为热词。但余承东强调,华为并非刻意传播这一词汇,而是因为在逐步克服困难、实现技术与产品的真正领先之后,市场和消费者自发地赋予了华为这样的评价。华为始终坚持 “只有真正做到了,才能说” 的原则,这种对技术和产品的敬畏之心,贯穿了华为的发展历程。

早在去年,关于 “任正非禁止余承东提‘遥遥领先’,每提一次罚款一万” 的传闻曾引发热议。对此,余承东曾明确回应称这是谣言。在去年 7 月底赛力斯超级工厂举行的问界 40 万辆下线仪式活动上,他也再次强调,并非因为罚款而不再提及 “遥遥领先”,而是这个词被频繁使用后,他自己也不愿再说了。

事实上,“遥遥领先” 成为热词,正是华为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上不断突破的体现。以鸿蒙系统为例,余承东在此次《对话》栏目中提到,目前鸿蒙 5.0 设备已经超过 1000 万,成功度过了鸿蒙生态的生死线。自 2019 年美国制裁切断谷歌安卓授权后,华为毅然投入大量资源自主研发鸿蒙系统。历经多年努力,投入数百亿资金、超万人团队,代码量高达 1.3 亿行,如今鸿蒙系统已经吸引了 800 万开发者入驻,并推出了 3 万个鸿蒙专属应用,覆盖政务、医疗等近 20 个行业。这一成就,正是华为在技术领域 “遥遥领先” 的有力证明。

在智能汽车领域,华为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车型,以及与北汽、奇瑞、江淮等车企合作推出的享界、智界、尊界等品牌,都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余承东在介绍相关产品时,虽然在言辞上更加谨慎,但产品所展现出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先进技术,无疑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华为在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也为其在终端产品和汽车业务上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从 5G 通信技术的领先,到芯片研发的突破,华为不断在各个领域实现技术跨越。这种全方位的技术实力,使得华为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能够凭借技术优势脱颖而出,真正做到 “遥遥领先”。

展望未来,华为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与务实发展的道路。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华为的发展模式和对待 “领先” 的态度,无疑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华为不断推出的领先产品,也将持续带来更加优质的使用体验,推动科技生活的不断进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