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下沉市场的”珍珠奶茶黑马”:煲金珠如何用夫妻店模式撬动2000家门店?

在茶饮行业高度内卷、头部品牌疯狂下沉的当下,一个来自广东”中国奶茶之乡”的品牌——煲金珠,却以独特的”夫妻店”模式在两广地区的城中村和乡镇市场悄然崛起,短短四年时间开出1800+门店,并开始向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渗透。这个坚持不开大店、不招职业加盟商、不玩社交媒体营销的品牌,用最原始的方式做奶茶,却创造了单店日均营收2000+、年利润20万以上的商业奇迹。煲金珠的成功,不仅为下沉市场提供了新的商业样本,更引发了我们对”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在当代商业环境中有效性的深度思考。

市场定位:避开红海,深耕下沉蓝海

2021年,当头部茶饮品牌纷纷下沉争夺市场份额时,煲金珠创始人卢全龙做出了一个看似逆潮流的决定——聚焦广东城中村而非城市商圈。这一战略选择背后是对市场差异化的深刻洞察。在头部品牌密集布局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激烈竞争中,两广地区的城中村、乡镇和工业区却形成了一个被忽视的巨大蓝海市场。这些区域租金低廉、人口密集且消费需求真实存在,但缺乏适合当地消费水平的茶饮品牌。

煲金珠的首家门店选址中山三山村,这个决策极具象征意义。将一家原本日营业额仅几百元的普通茶饮店改造为老红糖珍珠奶茶专门店后,日营业额迅速攀升至万元水平,最高峰时突破万元大关。这一试验性成功验证了下沉市场对于高性价比珍珠奶茶的强劲需求,也为后续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模型。卢全龙敏锐地捕捉到,城中村居民对7-10元价格带的饮品有着持续且稳定的需求,而这一价格区间恰恰是头部品牌难以覆盖的盲区。

数据显示,仅在广东地区,煲金珠就布局了200多家城中村门店,形成了一张密集的下沉网络。这种聚焦策略不仅帮助品牌避开了与头部品牌的直接竞争,更在特定细分市场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当其他品牌在核心商圈为高昂租金和激烈竞争头疼时,煲金珠已在下沉市场悄然积累起庞大的门店基数和忠实顾客群体。

商业模式:夫妻店生态的独特优势

与行业内普遍追求规模化加盟、职业化管理的趋势不同,煲金珠坚持只做”夫妻老婆店”,这一看似保守的选择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智慧。卢全龙对夫妻店的偏爱基于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当夫妻将全部身家投入一家店铺时,他们自然会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经营动力。这种”为自己打工”的心态,使得夫妻店往往比职业加盟商更加用心经营,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在人员配置上,夫妻店模式展现出独特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门店营业至凌晨2点,全年无休,这种超长营业时间在职业加盟商中难以实现。更值得注意的是,成功的夫妻店往往会带动家族成员共同创业,形成”一带多”的裂变效应。平南县一对父子家族开设30多家门店的案例,生动展示了这种模式的强大复制能力。通过亲戚、朋友、邻里的口碑传播,煲金珠在下沉市场构建了一个自发生长的加盟网络,”有的客户一个家族开出几十家”的现象并非个例。

这种去中间化的加盟模式虽然放弃了快速扩张的捷径,却换来了更高的门店存活率和更低的运营风险。在茶饮行业普遍面临高闭店率的背景下,煲金珠1800+门店的规模本身就是对其商业模式的最好验证。夫妻店主们因为投入了个人信誉和家庭资产,往往比职业加盟商更加珍惜品牌声誉,这种内在约束机制有效地维护了品牌的一致性和品质稳定性。

产品策略:聚焦与差异化的平衡艺术

在产品层面,煲金珠同样采取了差异化策略。尽管拥有40多个SKU,但品牌始终将老红糖珍珠奶茶作为核心产品,其销售占比超过50%。这种”单品聚焦”策略既保证了原料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又确保了产品新鲜度,同时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7元的亲民定价(所有产品杯均价不超过10元)精准击中了下沉市场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敏感需求,而丰富的品类组合(涵盖老红糖珍珠、水果茶、酸奶、芋泥等多个系列)又保证了客群的广泛覆盖,上至四五十岁中年人,下至10岁小学生都是常客。

煲金珠在珍珠这一茶饮核心原料上做出了独特创新。与行业普遍追求珍珠Q弹口感不同,品牌另辟蹊径,研发出”软糯”路线的珍珠产品。通过手工搓制珍珠芯再机器包皮的工艺,类似汤圆的制作方式,使红糖味能够提前渗入珍珠内部,达到越嚼越有味的效果。这种工艺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珍珠容易硬心的痛点,更创造了独特的口感体验——红糖香味持久留存,咀嚼口感丰富。对产品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煲金珠能够在同质化严重的珍珠奶茶市场中建立起差异化优势。

价格策略上,煲金珠展现出对下沉市场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7元的基础款珍珠奶茶既不会因价格过低引发品质质疑,又不会因定价过高而将价格敏感型顾客拒之门外。这种”刚刚好”的定价哲学,配合丰富的产品组合,使得品牌能够在保持高性价比的同时实现合理的利润空间。在房租低廉、人工成本可控的下沉市场环境中,这种定价策略尤为有效。

扩张路径:从区域深耕到全国布局的战略转型

经过四年在两广地区的密集布局,煲金珠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始人卢全龙坦言,随着广东和广西市场趋于饱和,品牌必须寻求向外拓展以实现持续增长。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门店开设,标志着煲金珠从区域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转型的开始。这一战略调整既是主动求变,也是市场环境倒逼的结果——当原有市场空间被充分挖掘后,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必然选择。

然而,从”野生生长”到规范化的品牌扩张并非易事。卢全龙清醒地认识到,之前依赖家族关系和口碑传播的”野生打法”虽然成就了今天的规模,但要支撑更大范围的全国扩张,必须进行公司化转型。为此,他将总部迁至广州,建立专业团队,在品牌建设、营销推广、门店空间设计、运营管控等维度全面升级。这种从草根创业到正规军作战的转变,虽然短期内可能影响扩张速度,但从长远看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煲金珠在保持核心优势的同时,也在有意识地弥补短板。加强社交媒体运营、提升品牌视觉系统、完善标准化培训体系等措施,显示出品牌在保持”接地气”特质的同时,正在吸收现代连锁经营的专业元素。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或许正是煲金珠能够持续成长的关键所在。

商业启示:下沉市场的生存智慧与发展启示

煲金珠的案例为当前陷入内卷的茶饮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商业启示。首先,它证明了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通过精准的差异化定位仍能找到增长空间。当头部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激烈厮杀时,数量庞大的下沉市场却存在着大量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当代商业环境中依然有效,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和差异化的价值主张。

其次,煲金珠的成功重新定义了加盟模式的可能性。在职业加盟商盛行的今天,回归最原始的夫妻店模式并赋予其新的组织形态,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模式依靠的不是资本的力量和专业的管理,而是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和家族式的信任关系,这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可能比标准化的连锁模式更具适应性和韧性。

再者,产品聚焦与适度创新的平衡艺术值得借鉴。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行业中,煲金珠既保持了核心产品的稳定性,又通过工艺创新创造了差异化体验。这种”守正出奇”的产品策略,既降低了运营复杂度,又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感的需求。

最后,煲金珠的发展轨迹提醒我们,企业成长需要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的必然过程。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引入现代管理工具和专业团队,是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卢全龙主动寻求转型的态度,展现了创业者难能可贵的自省能力和战略远见。

在茶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煲金珠用1800+门店的规模证明:商业没有绝对的正确范式,那些看似非主流的选择,只要契合特定市场需求并执行到位,同样能够创造商业奇迹。随着品牌向一线城市迈进和运营模式的持续升级,煲金珠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它的未来表现将继续为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样本。对于正在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创业者而言,煲金珠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有时候,最原始的方式反而可能是最有效的商业武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