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作家。我一直在欺骗自己和他人。” 这句话出自 196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的日记。
这种智力上的自我怀疑在高成就者中很常见。他们越聪明,似乎就越会质疑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那些最有能力的人往往也是最怀疑自己的人?为什么智力成就不能转化为智力自信?
为什么聪明人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我任职谷歌期间,始终觉得有人会发现我不配在那里工作。周围的人似乎都比我聪明得多。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名为 “冒名顶替者” (The Impostors)的内部群组,里面都是同事们的匿名帖子,他们也都有同样的恐惧。得知自己并非唯一有此感受的人,竟让我感到一丝宽慰。
这一经历捕捉到了智力自我怀疑的本质,即有能力的人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这常与冒名顶替综合征相关联,即尽管有明确证据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仍担心被揭穿是骗子。1978 年,心理学家波琳・克兰斯博士和苏珊娜・伊姆斯博士首次发现了这种现象,当时在高成就女性中观察到了这种模式,并被描述为一种 “智力虚假感”。但最新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影响着所有人群,且多达 82% 的人在职业生涯中某个阶段会经历这种感觉。
当我们质疑自己的能力时,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会变得异常活跃,使自身陷入焦虑的自我参照思维循环。与此同时,负责自我监控的前额叶皮层可能因过度负荷而难以准确评估我们的实际能力。
邓宁 – 克鲁格效应
邓宁 – 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和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在 1999 年的研究中发现,在逻辑测试中表现最差的参与者对自己的能力评价最高,平均而言,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处于第 68 个百分位。相反,表现最好的参与者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平均而言,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处于第 70 个百分位,而实际上他们处于第 98 个百分位。
这种效应表明,能力较低的人缺乏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无能,而能力较高的人则更能意识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智力自我怀疑的一些模式
了解智力自我怀疑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助于帮助我们识别自身模式。该领域权威专家瓦莱丽・杨博士(Dr. Valerie Young)识别出五种典型行为模式:
完美主义者会设定不可能达成的超高标准,当无法 100% 实现目标时便感到失败。若你常对表现感到不满并反复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可能属于此类。
天才型的人期望能迅速且轻松地掌握事物。这些人从小就被告知自己很聪明,习惯于相对轻松地取得好成绩。因此,他们对成功的内部标准也设定得极高,并将正常的困难视为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的证据。
独行侠型的人认为寻求帮助会暴露弱点。虽然独立性本身是好事,但独行者会将独立性推向极端,试图独自解决所有问题,而非利用集体智慧。
超级英雄型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努力工作,试图掩盖他们认为自己能力较低的事实。他们常常是第一个自愿承担额外项目的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会牺牲个人时间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专家型的人认为在发言前必须掌握所有信息。他们以知识量衡量自身能力。若你属于此类,可能在晋升申请或会议发言时犹豫不决,不断追求更多认证或培训以求 “足够合格”。
这些智力自我怀疑随时间累积会形成恶性循环:成就越高,越觉得自己是骗子。
不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觉只会加剧这种体验,并阻止人们寻求支持,从而导致倦怠。幸运的是,有一种解决办法。
如何建立智力自信
没有万能药可以治愈冒名顶替综合症,但有一些策略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焦虑,让你开始接受自己属于有才华、有能力的那群人。
重新构建你的内在叙述。用 “我正在边做边学” 取代 “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虽然自言自语可能显得有些做作,但研究表明,此类自我肯定会激活与奖励相关的脑部系统,让你对这个过程感到愉悦。
练习即时学习。不要试图成为万事通,而要根据具体任务需求在需要时掌握相关技能。为了让自己的进步更明显,建议在每周回顾中记录一项你新掌握的技能或新获得的见解。
要意识到寻求帮助并不可耻。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有用技能。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某事或难以解决问题,不妨先向同事寻求帮助,而不是独自苦苦挣扎。
庆祝自己的成就。每次达到一个里程碑时,都要花时间庆祝自己的努力,即使只是一个微小的胜利。然后,通过问 “哪方面做得很好?” 和 “我下次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来提取有用的知识。这种元认知实践会创造成长循环,而不是线性的成功 / 失败心态。
拥抱实验性思维。将重大挑战分解为微小实验。科学家会进行无数次试验,其中大多数假设会被证伪,但每次实验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你可以运用这种心态来减少对失败的恐惧,培养发现新事物的好奇心。
重要的是,要记住,最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从不怀疑自己的人,而是那些学会了在怀疑中前进的人。智力上的自我怀疑和冒名顶替综合症恰恰能证明你在挑战自我,并保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