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突袭!王者突然对乙女玩家”下手”
7月15日,《王者荣耀》在小红书悄然上线官方账号”心动的王者事务所”,官宣全新企划——将游戏内澜、铠、暃、司马懿等七位高人气男性角色包装成现代都市中的”理想男友”:深海特遣员、国际超模、科技集团董事长……甚至为马超安排了”体育系阳光少年”人设,司马懿化身”冷血动物研究员”。
这一动作瞬间引爆玩家圈:”我的本命英雄怎么变成恋爱对象了?””王者终于对乙游赛道宣战了!”相关话题迅速冲上小红书热搜。但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场看似突然的”恋爱企划”,实则是《王者荣耀》深耕十年后的一次战略级试探——用情感陪伴破局IP天花板,才是真正的醉翁之意。

表面是乙游,实为IP扩圈的”三重棋局”
1. 女性市场:从”兄弟局”到”男友池”的必然选择
《王者荣耀》虽以MOBA对抗为核心,但其女性玩家占比早已超过半数(据第三方数据超50%)。然而,MOBA游戏的强竞技属性天然弱化了角色情感叙事——玩家更关注”这把能不能赢”,而非”李白今天穿了什么衣服”。
此次企划的巧妙之处在于:剥离游戏内的战斗身份,为角色构建平行世界的”人设剧本”。例如,澜不再是刺客,而是守护海洋的特遣员;铠从战士转型为科技巨头董事长。这种设定既保留了角色辨识度(如马超的阳光运动系特质),又通过职业反差制造新鲜感,精准击中乙女玩家对”完美男友”的幻想。
2. 内容生态:从小红书到二创宇宙的流量杠杆
企划首站选择小红书而非游戏社区,暴露了更深层的流量逻辑——借力女性垂直平台的UGC爆发力。小红书以图文、短视频种草为核心,天然适合角色日常向内容发酵。官方不仅放出2D动态漫画,还发起二创征稿并设置奖金,本质是”官方下场示范,撬动玩家共创”。
这种策略已有成功先例:此前《王者荣耀》”王者无限团”男团企划(赵云、诸葛亮等成员出道发专辑)曾吸引大量女性粉丝;与三丽鸥的联动皮肤更屡次创下流水高峰。而此次乙游企划若能引爆二创,不仅能低成本扩大角色影响力,更能为未来可能的独立游戏铺路。
3. 长线运营:从游戏到生活的”全时陪伴”战略
腾讯互娱内部人士曾透露:”王者终极目标不是单款游戏,而是成为跨越十年的超级IP。”MOBA玩法终有生命周期,但角色情感价值可以永恒——当玩家退坑后,仍能通过漫画、动画、周边甚至虚拟偶像持续感知角色存在。
“心动的王者”口号”想靠你更近”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通过情感陪伴将IP渗透至玩家日常生活。未来若推出角色语音助手、虚拟直播甚至线下主题咖啡馆,都将是水到渠成的延伸。

大厂的”性别转换”实验:从男频到女频的破圈密码
《王者荣耀》并非首个吃螃蟹的大IP。回顾游戏史,男性向IP开拓女性市场的案例比比皆是:
- 《心跳回忆》→《心跳回忆 Girl’s Side》:KONAMI在男版恋爱游戏爆红后,推出女性视角的”女孩版”,双线并行扩大受众;
- 《舰队收藏》→《刀剑乱舞》:DMM从男性向舰娘页游衍生出女性向男武士游戏,两款产品均成现象级爆款;
- 《拳皇 for Girls》:SNK让女玩家扮演经纪人,与帅哥角色互动,靠声优和立绘收割粉丝经济。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真理:大热IP中的魅力角色(无论男女)天然具备跨性别吸引力。而《王者荣耀》坐拥120+英雄,其中半数以上拥有鲜明人设(如李白、韩信的侠客风,貂蝉、大乔的国风美人),完全具备分线运营的潜力。
暗礁与挑战:情感陪伴不是万能解药
尽管野心勃勃,但《王者荣耀》的乙游尝试仍面临多重考验:
- 人设冲突:玩家既视英雄为”并肩作战的兄弟”,又要求其扮演”完美男友”,心理落差易引发争议;
- CP生态破坏:游戏原有二创圈层中,许多角色已有固定CP(如周瑜×小乔),官方介入可能引发老粉抵触;
- 内容风险:鼓励二创易导致同人作品失控(如腐向内容),官方已明确限制方向,但平衡创作自由与IP安全仍是难题。
对此,项目组显然有所准备:首批角色优先选择原创英雄(如澜、暃),规避历史原型争议;二创规则严格审核,甚至通过奖金引导正向内容。
终极目标:超级IP的”不老术”
纵观全球,长青IP无一不是”多维陪伴”的大师:
- 宝可梦:从游戏到动画、卡牌、周边,甚至主题乐园;
- 迪士尼:角色通过电影、商品、流媒体持续刷脸;
- 原神:通过音乐、漫画、周边构建”第二人生”。
《王者荣耀》的”心动的王者”企划,本质是IP长线运营的一次战术升级——用情感陪伴填补游戏外的空白,让角色从”工具人”变为”活在玩家心里的人”。若成功,未来或可拓展虚拟主播、互动叙事APP等形态,最终实现”玩家退坑不退情”的终极目标。
正如玩家调侃:”以后就算不玩王者了,还能在小红书看铠总裁给我发晚安。”而这,或许正是MOBA大厂向情感经济转型的真正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