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开启”五羊智服”新时代:五款机器人上岗打造”地空一体”智慧车站标杆

科技赋能城市交通:千年羊城邂逅未来服务

2025年盛夏,广州地铁在白云站投用的”五羊”系列智能机器人集群,以一场充满岭南文化韵味的科技革命,重新定义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标准。这组以”五羊衔谷”传说命名的智能体——”羊小迎””羊小运””羊小巡””羊小洁””羊小飞”,不仅承载着千年商都的文化基因,更通过SLAM导航、三维建模、AIoT联动等尖端技术,构建起覆盖乘客全旅程的智慧服务生态。

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始终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列。此次白云站规模化试点应用,标志着广州地铁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关键跃迁,为超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广州方案”。

五维智能矩阵:破解轨道交通服务痛点

1. 羊小迎:主动式交互的”暖心向导”

区别于传统固定式服务终端,这款身高1.2米、搭载10.1英寸触控屏的智能客服机器人,采用”移动巡航+定点值守”双模式运行。其核心优势在于:

  • 多模态交互系统:集成ASR语音识别(支持粤语/普通话/英语)、微表情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精准理解”母婴室怎么走?””首班车几点发车?”等复杂问询;
  • 动态知识库:实时对接地铁运营数据,提供精准到分钟的列车时刻表、换乘路径规划及应急疏散指引;
  • 无障碍服务:针对视障乘客开发语音导航增强模式,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辅助定位盲道走向。

实测数据显示,在早高峰时段单台机器人可承担60%的常规问询量,使人工窗口压力下降42%。

2. 羊小运:大件行李的”大力帮手”

针对广交会期间海量客商携带参展设备的痛点,该机器人突破性地采用:

  • 复合导航系统:融合激光SLAM与视觉SLAM技术,在动态人流中保持±5mm路径精度;
  • 自适应载具设计:配备可变形货舱(最大载重100kg),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调节夹持力度;
  • 无感支付对接:与广州地铁APP联动实现”扫码即用”,支持行李暂存柜远程预约功能。

现场测试表明,其单次往返运输效率相当于两名工作人员手动搬运,且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

3. 羊小巡:全域感知的”全能守卫”

这款搭载英伟达Jetson AGX Orin计算平台的巡视机器人,构建了三层防护体系:

  • 环境监测层:双光谱云台相机(可见光4K+热成像640×512)每秒扫描120°视场角,可识别0.1㎡积水、50℃以上高温点及跌倒姿态;
  • 智能决策层:基于YOLOv8算法的目标检测模型,对可疑遗留物识别准确率达99.2%;
  • 应急联动层:通过5G专网直连车控室,触发声光报警的同时生成三维应急方案。

特别设计的防爆外壳使其能在-10℃至50℃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广州夏冬两季极端气候需求。

4. 羊小洁:AI驱动的”洁净卫士”

创新采用”清洁机器人+数字孪生管理平台”模式:

  • 多工具协同作业:集成旋转刷盘(转速可调)、高压水雾喷头及真空吸污模块,支持干湿分离清洁流程;
  • 污渍智能诊断:通过高光谱成像分析地面污染物成分(油渍/泥渍/口香糖等),自动匹配最优清洁策略;
  • 能耗优化算法:根据客流量预测动态调整作业频次,较传统人工保洁节水35%、节电28%。

其搭载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可生成厘米级清洁覆盖地图,确保无死角作业。

5. 羊小飞:立体防控的”高空之眼”

作为全球首款应用于地铁场景的六旋翼巡检无人机,技术亮点包括:

  • 三维建模能力:配备RTK厘米级定位模块,10分钟完成站厅层三维点云建模;
  • 应急侦测功能:热成像镜头可穿透烟雾探测被困人员,夜间可视距离达150米;
  • 防洪预警系统:通过多光谱分析识别出入口积水深度,提前30分钟预测内涝风险。

其折叠式设计便于快速部署,单架次续航时间达40分钟。

智慧生态构建:从单点应用到系统革新

广州地铁此次试点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着力打造”云-边-端”协同的智能中枢:

  1. 数据中台整合:将五类机器人的运行数据实时接入地铁大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客流高峰、设备故障等风险;
  2. 跨系统联动:与AFC闸机、PIS显示屏、广播系统深度对接,实现”检测异常-信息推送-人工干预”全流程自动化;
  3. 持续进化机制:建立数字孪生实验室,利用强化学习算法不断优化机器人决策模型。

据测算,该体系全面推广后可使车站运营效率提升30%,乘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8分钟内,应急响应速度提高5倍以上。

未来展望:智慧城市交通的广州样板

广州地铁集团总经理表示:”‘五羊’机器人集群是我们迈向’智慧地铁3.0时代’的重要里程碑。下一步将重点攻关群体智能协作技术,让不同类型机器人形成任务接力链,比如’羊小迎’引导至行李寄存点后自动唤醒’羊小运’,再由’羊小巡’全程监控运输安全。”

行业专家认为,该案例为全球轨道交通智能化提供了三大启示:

  • 文化赋能科技:地域特色IP增强用户情感连接;
  • 场景深度适配:针对超大客流、复杂地形等需求定制解决方案;
  • 可持续发展:通过机器人替代高危作业降低人力成本,预计单站年均节省运维支出约200万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的加密成型,这套”地空一体”的智慧服务模式有望复制至更多枢纽站点,持续引领城市交通向更高效、更人文、更安全的方向演进。当古老的五羊传说遇见现代科技之光,广州正在书写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生动注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