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65 岁 + 老人避暑新选择!这些地方比家里不开空调安全百倍

“这么热的天,开空调多费电啊,吹吹电扇就行了。”“你们都喊热,我倒觉得不热,反而嫌开空调太凉。”…… 这些话语,是不是听起来格外熟悉?在高温天气下,许多老年人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大多数老年人深知外面酷热难耐,不适宜外出,便选择在家中休憩。然而,出于省电或是担忧 “着凉” 的考量,他们在家时常常拒绝开启空调。殊不知,这一看似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却悄然将老年人推向了 “室内中暑” 高发人群的行列。

就在近期,这样一则令人揪心的新闻闯入大众视野:7 月 11 日,长沙的刘奶奶在家午睡时,仅依靠一台电风扇来驱散暑气。5 个小时过去了,刘奶奶却迟迟未起床。家人满心担忧地前去查看,却发现老人已陷入昏迷,怎么叫都叫不醒,浑身滚烫得如同火炭。紧急送往医院后,检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刘奶奶的体温竟飙升至 42℃,不仅昏迷不醒,还伴有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最终,她被确诊为热射病 —— 中暑最为严重的阶段。在急诊 ICU 历经 3 天的全力抢救,刘奶奶才惊险地脱离了生命危险。

每年高温天气,类似的悲剧案例屡见不鲜。这背后,是 “老年人不怕热” 这一错觉在作祟。事实上,“老年人不怕热” 仅仅是一种感觉上的假象。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对热的敏感度逐渐降低,但这绝不意味着身体能够免疫热的伤害。恰恰相反,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更难以承受闷热的环境。他们对高温等环境变化的调节与适应能力,远不及年轻人,从老年人出汗量相对较少这一点便可窥见一斑。因为对热的感知变得迟钝,他们选择不开空调,却浑然不知身体正在高温的侵袭下,悄然承受着伤害。

近期,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全新研究发出了严峻的预警:在升温>4℃的高碳排放情景之下,到本世纪末,中国极端热天数可能会超过 120 天,热相关住院风险将激增 4.2 倍,每年因高温导致的住院人数预计将突破 510 万。该研究特别指出,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极端高温下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针对这一紧迫问题,研究人员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倘若人们能够逐步适应极端温度,比如普及空调的使用、提升建筑的适应性、强化公共卫生干预等,那么到 2100 年,相关住院风险将显著降低。

所以,当高温天气来袭,老年人即便自我感觉 “不太热”,也务必要开启空调进行降温。倘若不想在家开空调,或是家中不具备开空调的条件,那么不妨前往商场、社区活动中心等配备空调的公共室内场所纳凉,这无疑是更为明智且安全的选择。

那么,中暑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及时察觉并展开急救?老年人想要平安度过暑热天气,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高温天气,警惕这些中暑的信号

人作为恒温动物,拥有一套神奇的自动调节体温机制,主要依靠出汗和血液流动来实现。天气炎热时,皮肤上的毛细血管会迅速扩张,让更多血液流经皮肤表面,以此散发体内热量;同时,毛孔开启,汗液汩汩流出,通过汗液的蒸发进一步带走大量热量。这套精妙的体温调节机制,宛如人体自带的 “中央空调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

然而,一旦外部温度攀升至过高水平,人体内部的体温调节机制便会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发挥降温作用。此时,若将身体比作一座房子,中暑就如同房子的外表面被熊熊烈火炙烤得滚烫,仅仅调节房子内部的温度已然无济于事,必须从外部着手进行降温。

中暑依据严重程度,可划分为 3 个阶段 —— 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1. 热痉挛:这一阶段症状相对较轻,主要是由于运动和大量出汗,致使肌肉发生痉挛。此时,体温并无明显升高,精神状态也基本正常。应对之策较为简单,只需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适量的电解质饮料,并对痉挛部位进行冷敷按摩,症状便能得到有效缓解。
  2. 热衰竭:此阶段症状有所加重,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目眩、身体虚弱、恶心呕吐等不适。皮肤变得冰凉且潮湿,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尿液颜色也可能变深。不过,患者神志依旧清醒。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凉爽的地方,采用洒凉水、用湿布冷敷身体,同时配合扇扇子或开风扇的方式加速降温,并及时补充电解质饮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这些症状在 1 小时内仍未改善,必须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3. 热射病:热射病堪称中暑最为严重的情形。患者的体温会急剧攀升至 40℃以上,皮肤呈现出发红发热的状态,且干燥无汗,脉搏跳动加快,呼吸也变得急促,甚至会陷入神志不清、癫痫发作、晕厥昏迷的危险境地,完全失去意识,怎么呼喊都无法唤醒。文章开头提到的刘奶奶,浑身滚烫、昏迷不醒,这些正是热射病的典型症状,足以表明老人中暑的情况已万分危急。一旦发现有人出现热射病症状,务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迅速送往医院急诊。热射病的黄金急救时间极为短暂,仅有半小时。若能在这黄金半小时内,将患者体温降至 38.5℃以下,便能有效避免重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因此,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务必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建议将患者的身体浸泡在凉水中,或者全身洒水并吹风,全力为患者降温。倘若在降温过程中,患者清醒过来,可以将其从凉水中移出,并补充电解质饮料。但需要强调的是,若患者仍处于不清醒状态,千万不可喂水喂食,以免引发呛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此需要郑重提醒大家,对于中暑的早期症状,绝对不可掉以轻心。该躲避高温就躲避,该及时喝水就喝水,切不可将中暑视为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许多老年人在出现中暑初期症状时,如头晕、乏力、肌肉酸痛或反应变慢等,常常会误以为是自身慢性病的正常波动,因而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认知上的误区,不仅导致他们自身不愿主动就医,家属或照护者也容易忽视这些危险信号。等到症状明显加重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危重阶段,大大增加了救治的难度和风险。

7 类人可能更容易受到高温影响

中暑虽没有特定的 “易感人群” 一说,但所有人在高温环境下都应做好周全的保护措施。然而,以下 7 类人确实更容易受到高温的负面影响:

  1. 老年人,尤其是 65 岁以上女性;
  2. 独自生活在养老院的人;
  3. 患有严重或慢性疾病的人(比如心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人);
  4. 卧床不起的人;
  5. 服用会影响身体保持水分和散热能力的药物(如利尿剂)的人;
  6. 婴儿或年幼的小朋友;
  7. 户外工作者。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心脏病、高血压、中风或肥胖病史的人,患上高温相关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升高。例如,高温可能会诱发心脏病发作,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甚至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2020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一份报告中引用的研究显示,在气温飙升后的短短几天内,因心血管问题住院的人数便会迅速攀升。2017 年,一篇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期刊《中风》(Stroke)上的综述明确指出,高温可能会增加血栓引起的缺血性中风风险,而这正是最常见的一种中风类型。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可能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害,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温天气,老年人怎么防中暑?

  1. 躲进空调房,或利用风扇和水双重降温:如前文所述,高温天气下,老年人待在空调房内无疑是最为安全的选择。无论是在家中开启空调,还是前往商场、图书馆、居民活动中心等配备空调的公共场所,都是明智之举。倘若实在无法开启空调,也无法前往有空调的地方,不妨选择空调扇,或者在使用普通风扇的同时,巧妙搭配喷雾瓶或湿毛巾。可以坐在风扇前,往身上喷点水,让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或是拿一块湿毛巾搭在身上,静静等待皮肤上的水蒸发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身体有效降温,降低中暑风险。
  2. 尽量减少户外运动:高温天气下,若老年人仍想坚持锻炼身体,建议优先选择体育馆、健身房、游泳馆等室内有空调的运动场所,尽量避免前往户外运动。如果实在要去户外锻炼,务必避开上午 10 点到下午 5 点这段时间,因为此时太阳光最为强烈,会极大地增加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选择在晚上出去跳广场舞,此时气温相对较低,较为适宜运动。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约上亲朋好友一同前往,有人陪伴在侧,不仅更加安全,还能让心情更加愉悦。同时,要注意运动一段时间后,就休息几分钟,及时补充水分,再继续运动。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运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了解自己适合进行哪些运动,并在运动期间时刻留意身体的异常症状。
  3. 适量多喝水:夏天在户外活动时,即便感觉不到口渴,老年人也应适量多喝水。水是维持生命运转的关键物质,它可以帮助心脏更高效地泵血,助力肌肉更有效地工作。尤其是 50 岁以上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的变化,常常不容易感觉到口渴,因此更要格外注意补充水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给出了科学的饮水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水 1700 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应喝水 1500 毫升。但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下,这个饮水量还需相应增加,建议高温天气下,老年人每天至少喝 1800 毫升水。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更要适时饮用几杯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同时,要注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因为这类饮料容易导致身体脱水。
  4. 穿着排汗透气的衣物:夏季,老年人应选择穿着宽松、轻薄、透气、浅色不吸热的衣服,像棉质、麻质、丝质或具有排汗速干功能的合成面料衣物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不要忘记戴上帽子和太阳镜,做好头部和眼睛的防晒保护。同时,建议选择透气性良好的鞋和吸汗的袜子,因为脚部也是人体出汗较多的部位之一。对于脚汗较多的老年人,爽足粉和止汗剂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帮助吸收汗液,保持脚部干爽。
  5. 吃清淡点:夏季气温高,人们的食欲往往会受到影响,饮食也倾向于清淡。此时,老年人应注意减少糖、油、盐的摄入,尽量少吃大餐。这是因为人体在散热时,会优先让血液流经皮肤表面;而食用大餐后,身体需要更多的血液进入消化系统来进行消化吸收,食物的热效应还会进一步增加身体产热,不利于散热。此外,老年人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西瓜、黄瓜等具有解暑功效的瓜果,这些瓜果含水量高,既能帮助身体补充水分,又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6. 多和邻里社交:对于一些独居的老年人而言,在高温天气下,如果不幸晕倒,而周围又无人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建议老年人平日里多与周围的邻居、朋友、亲戚走动来往,主动关心他们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帮助,也可以多邀请他们来家里坐坐,一起吹吹空调,聊聊天。这样不仅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社区氛围,更重要的是,万一哪天自己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及时得到他人的照应,为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高温天气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老年人及其家属了解中暑的危害以及预防方法。请大家动动手指,将这篇文章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晓如何在高温天气下有效预防中暑,在意外来临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为拯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