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鱼刺险酿致命悲剧!52岁男子肺部感染大出血,医生紧急手术抢回一命

一顿寻常的晚餐,一根不起眼的鱼刺,却让52岁的胡先生经历了生死劫难——鱼刺穿透食管扎入肺部,距离主动脉仅毫厘之遥,随时可能引发大出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专家团队争分夺秒手术,最终化险为夷。这场意外再次敲响警钟:鱼刺卡喉绝非小事,处理不当可能致命!

一场高热咳嗽,揭开致命隐患

一周前,胡先生在家庭聚餐时吃鱼,突然感觉喉咙一阵刺痛。”当时以为只是小鱼刺,没当回事,喝了两口汤、吞了口饭就继续吃了。”他回忆道。没想到,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让一根细长的鱼刺悄然”潜入”体内。

起初,胡先生并未感到明显不适,但随后几天,他开始反复咳嗽、高烧不退,右侧胸痛难忍,甚至无法平躺。在当地医院输液多日,症状却愈发严重。直到第七天,他因持续胸痛和高热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急诊科。

CT惊现”定时炸弹”:鱼刺距主动脉仅一步之遥

急诊医生迅速为胡先生安排了胸部CT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右肺上叶竟有一根长约3厘米的细条状高密度影,疑似异物穿透食管,扎入肺部,并引发严重感染!**更危险的是,这根鱼刺距离胸主动脉极近,一旦刺破大血管,将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根本来不及抢救!

“患者当时情况非常危急,鱼刺已经造成肺部感染,如果继续扩散或刺破主动脉,后果不堪设想。”接诊的急诊医生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专家紧急讨论后一致认为:必须立即手术取出鱼刺!

生死手术:在刀尖上”拆弹”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家瑜接过”拆弹”重任。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团队通过胸腔镜探查发现:一根长约3厘米、宽仅2毫米的针状鱼刺,已穿透食管上段,部分扎入右上肺组织,周围肺部严重感染,胸腔内粘连严重。

“手术难度极大,鱼刺位置靠近大血管,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周家瑜医生回忆道,”我们必须精准分离粘连组织,避免损伤主动脉,同时完整取出鱼刺并清除感染病灶。”

经过近1小时的精细操作,团队终于成功拔出鱼刺,并切除化脓的感染组织。当这根”致命凶器”被取出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它距离主动脉仅几毫米,一旦刺破,胡先生极可能因大出血当场死亡!

专家警示:鱼刺卡喉千万别这样做!

术后,胡先生经过一周的抗感染治疗,最终康复出院。但他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小看一根鱼刺了,这次真是捡回一条命!”

胸外科周家瑜副主任医师提醒:

  • 老年人、儿童是高危人群:老年人咀嚼功能退化,儿童吞咽协调能力差,更容易被鱼刺卡住。
  • 吃鱼要专注细嚼慢咽:建议选择刺少的鱼类(如鲈鱼、龙利鱼),避免边吃边说话或狼吞虎咽。
  • 鱼刺卡喉千万别硬吞! 门诊中,许多患者因错误处理导致鱼刺越扎越深,甚至刺入主动脉、心脏,危及生命。

这些错误方法千万别用!

  1. 喝醋软化?无效且伤黏膜!
    • 误区:很多人认为醋能软化鱼刺,但实验表明,鱼刺需浸泡30分钟以上才可能软化,而喝醋时,醋在咽喉停留时间不足10秒,不仅无效,还会灼伤食管黏膜。
  2. 吞饭/馒头强行下压?危险!
    • 误区:有人试图用饭团或馒头把鱼刺”压下去”,但这样可能让鱼刺扎得更深,甚至刺穿食管、主动脉。
  3. 用手抠或剧烈呕吐?可能划伤组织!
    • 误区:用力咳嗽或催吐可能导致鱼刺划伤食管或周围组织,增加取出难度。

正确做法:

  • 立即停止进食,避免吞咽动作。
  • 尝试轻轻咳嗽,看能否咳出鱼刺。
  • 用镊子取出(仅限可见鱼刺):如果鱼刺卡在口咽部,可对着镜子用镊子小心夹出。
  • 及时就医! 如果鱼刺卡在喉咙深处或胸痛,必须立即到医院处理,医生可通过喉镜或胃镜取出,必要时需手术。

健康提醒:细节决定生死

胡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每年,各大医院都会接诊因鱼刺卡喉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甚至有人因鱼刺刺破主动脉而死亡。一根小小的鱼刺,可能成为”致命凶器”,关键在于正确处理!

医生再次强调:

  • 吃鱼时务必细嚼慢咽,避免说话、大笑。
  • 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尽量选择无刺鱼或提前剔除鱼刺。
  • 一旦卡喉,切勿硬吞!及时就医最安全!

结语
胡先生的生死劫难,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健康无小事,哪怕是一根鱼刺,也可能酿成大祸! 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吃鱼时多一份谨慎,避免悲剧重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