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 “三伏贴”,这些禁忌要注意!

今日(7 月 20 日),我国正式入伏,三伏天人们经常会通过贴 “三伏贴” 的方式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但需要注意,“三伏贴” 贴敷有这些禁忌。

“三伏贴” 是根据中医 “冬病夏治” 理论而发明的一种外用的贴敷治疗方法,分别在每年的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三伏贴” 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专家介绍,“三伏贴” 的适用范围包括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寒性疾病,如慢性腹泻、胃痛、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痛经等,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三伏贴” 并非 “万能贴”,这几类人群要注意

“三伏贴” 虽然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 “三伏贴” 并非 “万能贴”。

儿童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 0.5 至 2 小时,以免皮肤过敏等。2 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三伏贴”。老年人反应和年轻人不同,使用 “三伏贴” 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咨询医生。孕妇禁用 “三伏贴”,因为 “三伏贴” 中的药物多具有辛温、活血、走窜等作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胎动不安甚至流产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能力较差,贴敷 “三伏贴” 时间不宜过长,特别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肤损伤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 偏于热性。体热、阴虚火旺、平时口干舌燥、皮肤易过敏、疤痕体质的人群不适合贴敷。此外,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也不建议贴敷 “三伏贴”。

网上购买 “三伏贴” 需谨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介绍,三伏贴是一种中药制剂,毕竟还是需要国家审批才能够上市流通。很多网上的这种三伏贴,没有国家的药准字,所以这样的三伏贴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它容易产生一些严重过敏反应,或者药效不够等等。最好是在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贴敷。

贴敷后局部起水泡,这样处理

贴敷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淋雨、直吹冷风,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及发物,贴敷之后不宜冷水洗浴。

贴敷后局部出现轻微红、肿、痒或细小水泡,属正常药物反应,一般可自行消退,不要粗暴搔抓。但若出现剧烈灼痛、瘙痒难忍或出现较大水泡,应立即取下药贴,及时就医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