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续航里程无疑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满足用户对长续航的需求,不少车企选择了增大电池容量这一途径。然而,蔚来董事长李斌却在近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电池越大续航越高的车,对马路的破坏越大。这一言论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7 月 6 日,知名财经作家、ET9 车主吴晓波带领近百位企业家参访合肥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蔚来董事长李斌亲自接待讲解。在直播过程中,李斌谈到电动车续航问题时,以手机为例进行了生动的类比。他指出,手机要实现数天的续航并非难事,只需增大电池即可,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手机重量的大幅增加。汽车领域亦是如此,当下行业大力推行大电池,在续航方面确实能取得显著收益。例如,奔驰新 CLA EV 电动车,凭借配备的 85kWh 电池包,续航能力提升到了 771 公里。但不容忽视的是,其整车整备质量也飙升至 2135 公斤,甚至超过了欧洲市场上的奔驰 S450 4Matic(六缸燃油车),要知道奔驰新 CLA 仅是一款车长 4.72 米的 A 级轿车,尺寸上比 S 级短了半米有余。
李斌进一步强调,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车辆重量增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车辆越重,安全挑战就越大,同时对马路的破坏也愈发严重。在许多国家,基于这一考量,制定了根据车重征税的政策。以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为例,车身质量越大,车主需要缴纳的税费就越高。这一政策背后的逻辑正是为了平衡车辆重量增加对道路基础设施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科学原理的角度深入剖析,车辆重量与对路面的破坏程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当车辆行驶在路面上时,其自身重量通过轮胎传递给路面,产生压力。车辆越重,对路面施加的压力就越大。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当汽车轴载超过标准载一倍时,行驶公路一次,相当于标准车辆行驶沥青路面 256 次,行驶水泥混凝土路面 65536 次。并且,核定载重量越大的车辆,超载对公路的破坏越严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道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龟裂、坑槽、沉陷等病害,其中部分原因便可能是受到了重型车辆,尤其是大电池电动车日益增加的重量影响。
再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视角来看,车企不能仅仅着眼于短期的局部成本,单纯地增大电池容量并非提升电动车续航的最佳解决方案。虽然大电池能够提升续航里程,满足消费者的部分需求,但由此带来的车辆重量增加,不仅对道路造成破坏,增加了社会层面的道路维护成本,还可能因安全风险的提升,导致潜在的事故成本增加。从车主角度而言,车辆过重可能带来操控性变差、能耗上升等问题,同样会增加使用成本。
近年来,随着电动车市场的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大电池长续航车型涌入市场。如果行业内持续以增大电池容量作为提升续航的主要手段,而不考虑车辆重量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未来道路基础设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或许,正如李斌所呼吁的,行业需要共同努力,寻找更好的平衡方案。例如,加大对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在不显著增加电池重量的前提下提升续航;或者探索诸如蔚来所推行的换电模式等创新方案,从多维度解决电动车续航与车辆重量之间的矛盾,实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让电动车在为人们带来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能与道路基础设施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