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卫权威定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但无需恐慌
2023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致癌物,即”可能对人类致癌”。这一结论基于现有科学证据的有限性——动物实验显示潜在风险,但人类数据尚不充分。与此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WHO联合成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重申了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每公斤体重不超过40毫克。
关键解读:
- 2B类致癌物≠绝对危险:同类物质还包括咖啡、红肉等日常食品,需结合摄入量综合评估风险。
- 安全阈值明确:以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为例,每日阿斯巴甜摄入上限为2800毫克(约2.8克),远高于单瓶饮料中的含量。
二、无糖饮料”安全剂量”计算:每天最多喝几瓶?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碳酸饮料中阿斯巴甜的最大添加量为0.6克/千克(即每公斤饮料含0.6克阿斯巴甜)。以常见500毫升(0.5千克)无糖可乐为例:
- 单瓶阿斯巴甜含量:0.5kg × 0.6g/kg = 0.3克(300毫克)
- 70公斤成人每日限量:2800毫克 ÷ 300毫克/瓶 ≈ 9.3瓶
结论:
- 对健康成年人而言,每天饮用不超过10瓶无糖可乐(按最大添加量计算)仍符合安全标准。
- 实际消费中,多数人远未达到该上限,但长期过量摄入仍需警惕潜在风险。
三、隐藏风险提示:两类人群必须远离阿斯巴甜
- 苯丙酮尿症(PKU)患者
- 阿斯巴甜在体内分解为苯丙氨酸,而PKU患者缺乏代谢该物质的关键酶,可能导致神经损伤甚至智力障碍。
- 严格禁忌:此类患者需终身避免含阿斯巴甜的食品。
- 减肥人群慎用代糖
- WHO最新指南明确指出:非糖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无助于长期减重,甚至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
- 科学建议:控制体重应通过均衡饮食和运动,而非依赖人工甜味剂。
四、理性看待阿斯巴甜:平衡风险与便利
尽管阿斯巴甜被贴上”可能致癌”标签,但其安全性在限定范围内仍获国际认可。消费者可参考以下建议:
- 无需过度恐慌:正常饮用无糖饮料(如每日1-2瓶)远低于安全阈值。
- 关注配料表:选择添加剂种类少的产品,减少潜在风险叠加。
- 优先天然选择:用水、无糖茶或黑咖啡替代含甜味剂的饮品,更利于健康。
专家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比纠结单一成分更重要。与其担心阿斯巴甜,不如减少高糖、高脂饮食,增加运动量——这才是防癌减重的核心策略。
结语:科学认知风险,理性享受生活。阿斯巴甜的”致癌”争议再次提醒我们:任何食物都需适量,平衡才是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