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火锅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各种火锅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热闹的表象之下,却是行业利润率的下滑。有从业者表示,现在的火锅行业已经进入了 “内卷” 时代,不 “卷” 价格就难以吸引顾客,可 “卷” 了价格,利润又难以保证。

根据红餐大数据,2024 年中国火锅市场整体规模达到 6175 亿元,体量庞大,但同比增速已降至 5.6%,较 2023 年双位数的增速明显回落。2025 年上半年,全国火锅门店净增长率为 – 3.2%,1-7 月,全国关闭的火锅门店数量达到 23.6 万家,其中不乏开业 3 年以上的老店。
与此同时,全国人均火锅消费支出由 80 元下降至 70 元,70 元以下价格区间的门店占比上升至 65.7%,消费降级明显。价格内卷的背后,是消费者愈发追求性价比的心态。在消费收紧的大环境下,食客们不再愿意为高价火锅买单,转而寻找价格实惠、品质尚可的选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火锅品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实现盈利?
极致性价比,能否杀出重围?
“9.9 元一盘肉,这价格太香了!” 在某家新开业的火锅店内,顾客林女士拿着菜单兴奋地说道。如今,像这样打着低价招牌的火锅店不在少数。从 “9.9 元特价菜” 到 “39.9 元自助火锅”,低价策略成为了众多火锅品牌吸引顾客的法宝。
以围辣火锅为例,这家主打 “平价小火锅” 的品牌,通过将菜品价格控制在个位数,成功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其门店数量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翻倍增长,在下沉市场更是开一家火一家。
不仅是小品牌在 “卷” 价格,海底捞、巴奴等头部品牌也纷纷放下身段,推出低价套餐和优惠活动。海底捞推出的 “嗨捞节” 活动,吸引了大量顾客排队就餐;巴奴也推出了 “超值双人餐”,试图在性价比市场分得一杯羹。
然而,低价策略并非长久之计。有餐饮专家指出,过度依赖低价促销,容易陷入 “价格战” 的恶性循环,导致整个行业利润率下降。而且,低价往往伴随着品质的妥协,如果不能在保证价格的同时维持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顾客的忠诚度也难以保证。
在这方面,一些品牌开始探索 “极致性价比” 模式,试图在价格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比如熊喵来了,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了菜品价格亲民的同时,还提供免费甜品、鸭血豆腐无限续等增值服务,让顾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 “划算”。
细分赛道,成新的增长曲线?
除了价格战,不少火锅品牌选择另辟蹊径,通过细分赛道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曾经定位 “平价火锅” 的许府牛,今年进一步聚焦,提出了做 “牛肉专家”。在产品方面,不仅将 SKU 精简到 40 个左右,突出牛肉产品的丰富性,还推出了 “传世牛杂煲” 等特色套餐,7 种分部位牛杂由中央厨房完成清洗、切配后,送至门店用高压锅现场压制 20 分钟以上,保证现做口感。在供应链方面,则依托其 “海外工厂直采 + 国企合作” 的牛肉供应链优势,将 “优质牛肉搬运工” 的定位贯穿于品牌传播与顾客体验中,持续为 “牛肉专家” 的身份提供信任背书,不断向消费者强化 “吃性价比进口牛肉找许府牛” 的品牌认知。这一系列举措效果显著,红餐大数据显示,其门店规模在过去五年间增长了约 20 倍,截至 2025 年 6 月已超 1400 家,成为火锅赛道门店数第一的品牌。
此外,定位 “开在居民楼里的市井重庆火锅” 的笨姐居民楼火锅,在选址上做精,将八成以上门店开进社区居民楼底商,瞄准 “一流商圈的非核心位置”,这样既能享受到商圈的客流,又能降低租金成本。店面不大,通常在 80-150 平米,不超过 15 张桌子,实现成本和坪效的平衡。
从潮汕牛肉火锅、椰子鸡火锅,到泰式冬阴功火锅、韩式部队火锅,各种特色火锅层出不穷。这些细分赛道的火锅品牌,凭借独特的口味和差异化的定位,吸引了特定的消费群体,在竞争激烈的火锅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区域深耕,打造 “地头蛇” 优势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与其全国撒网,不如区域深耕。
比如深耕江西市场的季季红火锅,绝大部分门店都位于省内,开出 340 + 家店,光南昌就有 150 + 家,“蜂窝式扩张” 带来采购和配送的集约效应,食材成本压至 28%,人力成本控制在 18%;河南的员和记鲜牛肉火锅专注 “原切牛肉火锅” 十二年,坚持 100% 原切牛肉,从河南新乡走红后,逐渐将门店拓展至河南以及邻近省份的下沉市场。湖北火瀑椒麻火锅作为区域品牌代表,16 家直营店连续 6 年蝉联大众点评必吃榜。区别于传统的川渝红锅,其采用鲜藤椒、植物油打造了绿色锅底;同时深度挖掘湖北当地食材,如钟祥石牌豆腐、十堰郧阳红薯粉等,品牌始终聚焦湖北市场。
这些区域品牌通过深度理解本地消费习惯、优化供应链效率、创新商业模式,在区域市场活得更从容。通过在当地市场建立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成为了消费者心目中的 “首选”。
供应链,成核心竞争力
在火锅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供应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高效的供应链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提升产品品质和稳定性,成为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逮虾记与豪渝、珮姐等品牌共建 “制贩同盟”,合作开发黑金黑虎虾滑、马蹄虾滑等特色产品,既精简链路,也避免同质化;季季红与原产地合作,建立蔬菜基地,食材成本比市场低 20%,还引入非遗工坊定制年糕,做出产品差异化;许府牛更以 40 个 SKU 支撑全品类套餐,凭借少而精产品以及套餐组合,提升食材复用率。同时还联合顺丰、益海嘉里等企业在全国建成 26 个区域分仓,打造 2 小时冷链圈,大幅降低备货、仓储与物流成本。
随着火锅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竞争,转向了供应链、运营效率、品牌定位等全方位的较量。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品牌,将有更大的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增长。而对于整个火锅行业来说,这一轮的调整和洗牌,也将促使行业格局更加优化,向着更加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