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物科技的黄金交叉点
在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科技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蛋白质设计正成为全球创新赛道的焦点。作为生命科学的“功能基石”,蛋白质的精准设计直接关系到新药开发、工业酶催化、生物材料制备等关键领域的突破。而中国初创企业无锡途深智合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途深智合”),凭借其独特的“学院派基因”与产业化速度,在成立仅一年半内完成四轮融资,成为这一赛道的新锐代表——2025年9月,其宣布完成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由上海天使会联合投资,老股东诚美资本持续跟投,资金将用于AI蛋白质平台的深度研发与产品创新。
从实验室到产业:学院派创业的底气
途深智合的快速崛起,与其“科学家+工程师”的核心团队密不可分。创始人王宇光是典型的“跨界学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同时兼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兼职副教授。其研究方向横跨人工智能、应用数学与统计学,并深耕AI在合成生物学及蛋白质设计领域的应用,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学术积淀深厚。
这种学术背景为途深智合注入了“前沿技术驱动”的基因。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及研究机构,覆盖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生物实验验证、产业化落地等全链条环节。正如投资人所言:“团队兼具人工智能的技术穿透力与生物技术的场景理解力,这是多数同行难以复制的优势。”
技术突破:从通用平台到垂直优化
途深智合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对AI蛋白质设计全流程的自主掌控。目前,公司已搭建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的科学智能体平台,包含两大关键智能体:
- ProteinNova蛋白设计AI科学家: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抗体、酶等功能蛋白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设计,显著缩短传统“试错法”所需的研发周期;
- 蛋白表达测试智能体:打通“设计-表达-验证”闭环,通过高通量实验数据反哺模型迭代,提升设计精准度。
更关键的是,途深智合基于国产芯片超智能技术开发了多款蛋白设计闭源模型,并对多种垂直开源SOTA(当前最优)模型进行深度优化。这种“闭源+定制化”的策略,既保障了技术壁垒,又能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具体需求(如抗体亲和力、酶催化效率)进行定向突破。
产业化成果已初现锋芒:在兔单克隆抗体亲和力改造项目中,其设计成果优于欧洲头部医药公司的商用抗体;酶改造领域,氧化还原酶活性通过AI首轮设计即提升380%,核酸酶活性提高800%——这些数据直接验证了其平台的技术有效性。
资本青睐:为何四个月一轮?
途深智合的融资节奏堪称“迅猛”:2023年12月成立,次年3月即获诚美资本与光子芯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此后每半年完成一轮,至今累计四轮(含本次天使+轮)。老股东诚美资本更是连续参与三轮,其合伙人潘阳发直言:“团队兼具AI与生物技术的复合背景,技术扎实且对行业有前瞻认知。”
资本的持续加码,源于对AI蛋白质设计赛道长期价值的判断。据市场统计,全球布局该领域的企业约55家(中国30家、海外25家),但多数处于早期阶段。中国企业的差异化路径——聚焦“产业化落地”而非单纯的基础模型突破,正是途深智合被看好的核心原因。上海天使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途深智合的平台已获得国内外头部生物医药企业认可,其‘技术可用性’与‘商业可扩展性’在初创公司中尤为突出。”
全球赛道:中国企业的“产业躯干”定位
当前,AI+蛋白质设计赛道呈现中美双主导格局,但发展路径显著分化:
- 海外(如美国、英国):以基础大模型突破为主,代表案例是DeepMind的AlphaFold(通过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解决生物学界50年难题),这类技术更像“科研大脑”,为全球提供底层工具;
- 中国(如途深智合、分子之心):更注重“产业躯干”建设,强调技术的实用性与落地效率。例如分子之心的MoleculeOS平台,实现特定功能蛋白质的“一键设计”,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途深智合虽成立较晚(2023年底),但其聚焦“高价值蛋白产业化设计”的定位,恰好契合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仿制到创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型需求。例如,抗体药物开发中,传统方法需数月甚至数年优化亲和力,而途深智合的AI平台可将周期压缩至数周,这对药企降本增效具有直接吸引力。
挑战与未来: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尽管前景广阔,AI蛋白质设计仍面临多重挑战:
- 数据质量与稀缺性:高质量实验数据是模型训练的基础,但生物实验的高成本与长周期限制了数据规模;
- 模型可解释性:AI设计的蛋白质需符合生物物理规律,如何让“黑箱模型”的输出更易被科学家理解与验证,是关键问题;
- 湿实验验证成本:AI设计的结果需通过实际生物实验(如细胞测试、动物实验)验证,这部分成本占研发总投入的比重较高。
途深智合的应对策略是“技术迭代+生态合作”:一方面持续优化闭源模型与智能体平台,提升设计精准度;另一方面与头部药企、CRO(合同研究组织)建立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加速产业化验证。
一场关乎未来的“生命科学革命”
AI+蛋白质设计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传统生命科学研发范式的颠覆。途深智合作为学院派创业的典型,用“科学家思维+工程师执行力”证明了中国企业在这一赛道的潜力。正如王宇光在采访中所言:“我们的目标不是替代科学家,而是让AI成为蛋白质设计的‘超级助手’,让更多‘从0到1’的创新更快走向临床与产业。”
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对高效、精准蛋白需求的爆发,途深智合能否在技术闭环与商业规模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其从“黑马”成长为“领军者”的关键。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途深智合的故事或许预示着:当人工智能真正读懂生命的“语言”,一场更深刻的健康科技革命已近在眼前。